分类:儿童睡前故事 / 经典儿童故事 / 儿童故事大全 / 儿童小故事 / 儿童搞笑故事 /
首页 >> 经典儿童故事

经典儿童故事


睡前故事精选:,民间的故事,儿童故事19则的经典儿童故事


2024-04-15 02:40:06 ,


睡前故事精选:,民间的故事,儿童故事_经典儿童故事

19则睡前故事精选:,民间的故事,儿童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9则关于民间经典儿童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经典儿童故事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1):

民间鬼故事:媒人之死

>

民国实行保甲制度,黎纲是伏龙乡水井湾保长,负责村里人的安全。冬至后第五天,山那边的甲长大胡子冒雨赶来,说:“胡老汉急疯了!缠着我鬧!”

胡老汉的女儿胡兰冬至出嫁,对象是市集李家儿子,本来前天应该回门,胡老汉等了一天也没见女儿女婿来。他急匆匆找上李家,竟发现李家独子才3岁,他们坚决否认结亲一事。于是,胡老汉找到大胡子,发动全村人寻找,结果连个鬼影都没找到。

黎纲一听,赶紧组织人出去寻找。不久,老花回来报告,说在通往集市必经的竹林外发现了可疑的鞋印。在场的人一听,脸都白了。那片竹林里原本住了一个名叫水生的光棍,今年大雪这天,夜里被冻死在家里。

“莫不是水生在作祟?”大胡子说。恐怕是水生死后冤魂不散,把胡兰拐去阴间做媳妇儿。

黎纲携众人来到竹林,见竹林里果然有三组鞋印,样子却十分奇怪,三组脚印并成一排,三对鞋印,每一对鞋印都是左右两只脚并在一起。中间的草鞋印长而大,是男人的脚留下的,两边是两组女人的小脚鞋印,鞋印最后果然延伸到水生的住处。

“他们是跳着走的?”大胡子脸色煞白。黎纲不语,故作镇定。

屋里湿漉漉的稻草底下掩着花棉袄。大胡子往前一拨稻草,胡兰青黑色的脸出现在众人面前,旁边还躺着一具男性腐尸,正是水生。

村里担心水生再出来作祟,凑钱请来大师作法。黎纲不以为然,竹林里分明有三组鞋印,进竹林的还有王媒婆。竹林另一边也没有走出去的鞋印,说明王媒婆没能脱险。水生杀了人,为何偏把王媒婆的尸体藏起来?

王媒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但她孤家寡人,村里找了几天,没结果只好作罢。

黎纲回家时,妻子湘君让他过去试新鞋。黎纲穿上自己的鞋在屋里走了几圈,说:“真合脚!”说完这句话,他突然愣住了。

水生的尸体是赤脚,又怎么走出草鞋鞋印呢?在竹林时,黎纲就觉得那三组脚印不对劲,那明显是一个大活人挑着两具女尸在竹林里跳着走形成的,所以中间男人的鞋印非常深,而两边女人的鞋印浅。有人杀了胡兰和王媒婆,趁着天黑把尸体藏在竹林,又挖出水生的尸体,做成水生鬼魂杀人的样子。杀人的是胡老汉!

大胡子撞破胡老汉家门时,胡老汉在家里喝酒半疯半痴。大胡子在灶前的灰堆里找到一双草鞋,旁边还有一条带血的扁担,他们把鞋和竹林里还没有被破坏的鞋印一对比,果然是胡老汉的鞋印。

胡老汉早年丧妻,与女儿相依为命,到他家说媒的人都被他赶跑了,胡兰一直敢怒不敢言。冬至那天,王媒婆来他家说媒,他要把王媒婆扫地出门,谁知女儿这次死活不依,与他哭闹,他一气之下失手掐死了女儿,随后用扁担敲死了逃跑的王媒婆,趁着天黑把尸体弄去竹林,把两具尸体绑在扁担两头,做出三个人跳进竹林的鞋印。之后又挖出水生的尸体,装作水生阴魂作祟的样子。

“放屁!竹林里根本没有王媒婆的尸体!你自己也看见了!”大胡子呵斥。“杀人我都认了,骗你还图什么?”胡老汉道。

“他说得有道理。”黎纲想想说,“你和李家有仇怨?为什么说女儿嫁到他家?”

“王媒婆就是为李家来说亲的嘛。”胡老汉回答。“李家独子才3岁。”黎纲道。

“等等,”大胡子突然说,“老黎,老李大儿子要是活着,今年也该娶媳妇了。”

“阴婚?”黎纲忽地想到本地乡俗,但凡丁巳日生的男子夭亡,若不为他结一门阴亲,配一个壬申日,也就是冬至出生的媳妇,这家便会家宅不宁,会死人的,而胡兰正是冬至出生的。

王媒婆家是两间用竹篾片编在一起,上面糊上泥架起来的串架房。两间房,外面放着桌椅,里屋放着堆满衣服的床和一个立柜,立柜里面有一个挂着锁的箱子。

黎纲抱出箱子放在床上,准备找工具撬开。一只大老鼠忽然从床底下钻出来,踩着黎纲的脚背跑过去,一股腐臭传出。黎纲蹲下身,撩开床单,一具白骨赫然出现,白骨上竟穿着王媒婆的大花袄!可看白骨的样子,死了至少20年。难道这20多年以来都是一个鬼在伏龙乡做媒?所以才找不到尸体?

黎纲逐渐冷静下来。王媒婆的后脑勺有一个弹孔,子弹为土枪发射,有人在王媒婆背后开枪杀了她?

黎纲撬开箱子上的挂锁,里面是两本册子,分别记着王媒婆这些年说过亲的男女姓名和生辰八字。

果然,黎纲在册子中发现了李家死去大儿子的名字。他接着往下翻,发现经王媒婆撮合的阴婚竟有六对之多!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2):

讲给孩子——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

中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是指:《》《》《》《》
【牛郎织女】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3):

民间传说:神画

>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何李杜的小县令,相传此人画技绝伦,惹得八仙之一的那个倒骑驴的张果老差点要和他结拜兄弟,碍于仙界的清规,才没有发展关系。但两人约会频频,常在清凉山上切磋技艺。久而久之,何李杜的画便沾上了仙气,他画日月,可以放出光芒;画山水,听得见流水哗哗;画鲜花闻得着香气,画飞鸟听得到鸣叫。
何李杜虽然做的是小官,却爱民如子,宁可得罪权贵,也要为老百姓打抱不平。不久,便被奸佞中伤,丢官弃职。从此,何李杜便无心仕途,却乐于结交朋友,云游四方,浪迹江湖。
当时有一名知府,姓唐名炎。此人凶残暴戾,横征暴敛,鱼肉乡民。为了附庸风雅,便四处搜罗名人书画,挂满了卧室厅堂。唐炎早就垂涎何李杜的神画,但无从可得,所以耿耿于怀。他的师爷叫苟六,善于观言察色,早就知道唐炎的心事,便四处打探何李杜的行踪。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说何李杜正在城外茅峰寺拜访住持清一大师。苟六赶忙把这消息报告给唐炎。唐炎十分高兴,备了八人大轿,叫苟六去迎请何李杜。
唐炎臭名昭彰,何李杜早有所闻。任凭苟六如何低眉顺眼,费尽唇舌,执意不肯前往府衙。苟六无可奈何,只好开门见山,说唐大人久慕何仙师丹青,今日也算有缘,万望遂此夙愿。何李杜理都不理,借口与人有约,便和清一大师道别而去。
在府衙久候的唐炎见苟六空手而回,已经很不高兴,再听苟六一番添油加醋,急得跺脚大骂气煞我也!扬言要置何李杜以死地。苟六忙劝不可不可,并如此如此地献计一番,唐炎便又乐了,还向苟七伸出了大拇指,直夸妙哉妙哉。
一日,何李杜在客栈闭目养神,忽然有人来访。此人叫马七,是府衙的一个小吏,还是何李杜昔日同窗。寒暄完毕,马七说明来意,受苟六支使,专为唐炎求取何李杜墨迹而来,请赐《飞龙图》一幅,取飞黄腾达之意。马七也深知何李杜性子,因此扮作一脸的无奈,说做一小吏身不由己,仰人鼻息情非所愿,万望何兄送个人情。
又是个趋炎附势之辈!何李杜心里对马七实在瞧不起。本想一推了之,但心里突然动了一个念头,当下便脱下脚底草鞋一只,饱蘸浓墨,一气呵成,在马七带来的一块白绢上画就一条蜈蚣,上题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八个字。
马七不敢多言,捧着《蜈蚣图》战战兢兢回到府衙。没错,要马七出马,用同窗的面子向何李杜索画,正是苟六的馊主意。唐炎也以为这一招肯定马到成功,此时一见百足之虫,哂笑之意昭昭,顿时万丈火起。他带上一群爪牙,如狼似虎直奔客栈,威胁何李杜说:你污掉我好端端一块白绢,限你一个时辰弄个干净,只要有一纤一丝儿墨迹,定不饶你!
何李杜不屑地一笑。叫店中小二速杀雄鸡一只,配客家黄酒烹煮。一会,一钵又浓又香的鸡酒便送了上来。何李杜将《蜈蚣图》挂在墙上,然后把鸡酒摆在画的下面。但见那画上蜈蚣被酒香所引诱,蠕动百足,慢腾腾朝鸡酒爬去。一会儿,画上蜈蚣就不见了踪影,白绢已纤墨不染;鸡酒中却有一条死去的蜈蚣。目睹者无不惊异,伸舌瞪眼,面面相觑。
唐炎无计可施,哑口无言。这时候,狗头军师苟六阴阴的走上前来,附着唐炎的耳朵如此如此地献上一计。唐炎随即皮笑肉不笑地嘿嘿两声,对何李杜说:你不给本官面子嘛,好说好说。听说茅峰寺那个清一和尚与你情谊甚厚,这《飞龙图》么,本官就只好向清一伸手要罗。清一,你不会不给面子吧?记住,本官可叫茅峰寺那帮和尚吃不了斋,念不成佛!说后两句话时,唐炎已凶相毕露,杀气腾腾。
何李杜在城中盘恒多日,耳闻目睹,已知唐炎是个血债累累、罪恶滔天的贪官。又经几番较量,更把唐炎摸得一清二楚。如今唐炎居然以清一相要挟,把个何李杜气得七窍生烟。虎吃人,当诛之,官逼民,当除之!何李杜心一横,决心为民除害。主意一拿定,何李杜便装得十分无奈,答应三天以后,在龙潭江边的风雨亭交画。
唐炎大喜,苟六也胁肩谄笑。
何李杜所约的交画地点风雨亭,与茅峰寺隔江相望。第三天,急不可待的唐炎便领着苟六和一帮爪牙坐船渡过龙潭江。一登岸,见何李杜果真手捧画卷,在风雨亭中等候。他把画卷递与唐炎,便拂袖而去,自此绝迹于民间,有人说他已隐归深山,也有人说他被张果老点化,已位列仙班。
这里只说说唐炎的最后结果吧。他上船回府,手抱画卷爱不释手。钻进船舱后,便按捺不住打开画卷,准备细细欣赏。画卷展开,果然有一条龙正张牙舞爪,象要腾云而去。栩栩如生,好画,好画!不愧为丹青妙手啊!唐炎捻须赞叹。不过赞叹过后,才突然发觉龙睛竞少点了一只。唐炎冷嘲道:少点一睛,简直荒唐!这时,那苟六又不失时机地上来拍马屁,他奉上笔墨,说:老爷,您何不动手点上?这叫拾遗补缺,功德完满啊。唐炎被这一拍,兴致盎然,蘸上浓墨少许,往画上一点。正自得意,忽见龙尾一甩,画中之龙腾空飞去。顿时石破天惊,空中电闪雷鸣,江上浊浪排空。唐炎的坐船一忽儿被抛上空中,一忽儿又被推下浪谷。只折腾了一会,船就被卷入江底。待风平浪静之后,江上已不见唐炎和苟六等人的踪影。无疑,他们已葬身鱼腹了。
在江岸这一边的茅峰寺,清一住持目睹了这一番奇观后,微闭着两眼,双手合十,口中呢喃:阿弥佗佛,善哉善哉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4):

千年盐宝的民间传说

>

  千年盐宝现世,盐官李照巧取豪夺据为己有,但他不知道的是,这竟然是一个要他脑袋的局

  一、千年盐宝易手

  清朝咸丰年间,四川自贡地区盛产井盐,很多盐商通过经营盐业富甲一方。

  盛夏的一天,盐商王远熙刚安排好管家给干活的盐工们补给消暑凉茶,回到家中,尚未坐稳,门外蓦地传来嘈杂声,转瞬,一群衙役如狼似虎地拥了进来。正在吃惊,只见知县陪着一位身着便服的男人傲慢地踱了进来。

  王远熙赶紧上前作揖让座,并问知县为何事前来。这知县平时也拿了王远熙不少银子,关系不错,悄悄地耳语道:这位是京城盐务司的李照李大人,听说你家有块千年盐宝,想来欣赏一下。你是聪明人,自己看着办吧。

  前不久,王远熙老父七十大寿,在家设宴款待亲朋好友。快开席时,厨房忽然飘出一股奇特的肉香。翘首企盼中,各式菜肴汤品陆续呈了上来。原来,香味正是从此汤中散发出来。这虽然是道普通的排骨汤,汤色却白而不腻,入口甘甜,鲜香持久,回味悠长。任是宾客们尝遍山珍海味,无一不对这道汤赞不绝口。

  在大家的好奇追问中,有几分醉意的王远熙涨红着脸,得意洋洋地说:汤是寻常汤,不同的是用了千年盐宝涮了一下锅而已!众人大惑不解,这千年盐宝是何方神圣?王远熙兴致很高,开始讲述由来。话说一个月前,王家在掏一口荒废的老井时,居然掏出了一块通体晶亮且有异香的物件。王家几代凿井煮盐,却无人认识这物件。碰巧有位云游的僧人化缘经过,一见此物,惊呼宝贝。僧人告诉他们,这是沉淀千年而形成的盐宝。由于吸收了土地的精华营养,盐宝已经不仅仅是盐了,它还具备滋养的功能。僧人教他们煮汤时放进锅中涮一下,不用再放盐,就美味不可言传。因为害怕盐宝越用越少,王家非重大喜事绝不舍得取出使用。按照僧人的吩咐,平时就用盐裹着,还可慢慢生长。

  当时,王远熙有些醉意,不知不觉就把镇宅之宝泄了底。现在看来,这千年盐宝保不住了。王远熙又惊又恐,万般无奈地取出了盐宝,恭恭敬敬地递了过去。李照顿时两眼放光,爱不释手地摩挲着盐宝光滑润泽的表面,还不时用鼻子嗅嗅那异香,陶醉不已。大约过了盏茶时间,知县意味深长地向王远熙使了个眼色。王远熙是何等聪明之人,明明很是不舍,但又强作欢笑,谦卑地说:这位官爷,难得您喜欢,这盐宝就当作王家给您的见面礼吧。今后王家若遇着什么事,还请官爷多多帮忙。李照哈哈大笑,面露喜色道:没问题。你这么识大体,今后的好处少不了你!还有,此物贵重,返京路上不知安不安全?王远熙当下会意,说道:官爷放心,在下近日有盐船出川,可以一路护送。李照大悦,小心翼翼地将盐宝揣入怀中,扬长而去。

  一行人走后,王家上下一个劲地埋怨他不该酒后炫耀,招小人惦记。王远熙一声不吭,一副主意已定的架势。王家虽然家大业大,却人丁不旺,三代单传。王远熙只有一个儿子,去年和他口角几句后竟然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现在家里出了事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了。

  二、沿滩盐宝被抢

  王远熙择了个良辰吉日,盛宴款待李照后,盐船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经过釜溪河最大的码头沿滩时,船忽然停了下来。李照感到奇怪,忙派人问船工缘由。原来,沿滩是盐船出自贡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上游转向下游的拐点,向来繁华热闹,又名升平场。这里岩石林立,水流湍急,盐船只有通过放滩才能驶向下游。放滩时总是众人围观,人声鼎沸。

  只见船工们卸下了大约二成的货物,然后每10人一组,在船头、船身、船尾各自拴上一条大粗绳,开始牵引。在领头船工的指挥下,大家一起喊着嗨哟嗨哟的号子,稳稳地一步一步把船移向下游。李照一边观赏着自贡独特的放滩奇观,一边上下端详着桌上的千年盐宝。等盐宝运达京城,他将立刻献给皇帝身边的大太监,让御厨熬汤给皇帝吃。李照老早有亲信通报说皇帝最近胃口不好,如果盐宝能让皇帝龙颜大悦,那他升官指日可待了。想到这里,李照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船舱传来轻轻的脚步声,一个膀大腰圆的黑脸船工突然掀起帘子走了进来。由于左右待从都到船外看放滩去了,李照大吃一惊,厉声喝道:你这下人,进来干什么!赶紧滚出去!说时迟,那时快,黑脸船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地用力推开李照,用布包裹好盐宝,飞一般的跑了出去。等李照回过神来,大呼抓强盗时,哪里还有黑脸船工的人影!

  盐宝居然在眼皮底下丢了。恼羞成怒的李照找到知县,气哼哼地说:在你的地盘上丢了盐宝,你可知罪?知县战战兢兢地说:大人息怒,此事我一定查个水落石出!说着,知县转脸对身后的几个衙役说,你们几个要是还想保住吃饭的家伙,就给我去缉拿罪犯。衙役们一听,赶紧一溜烟跑了,只留下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李照和战战兢兢的知县等在大船上。

  见船舱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李照冷笑着对知县说:你这些年来私扣盐税贪污受贿的事,我可都记在脑子里知县差点哭了:大人,我也不想这样啊!可我可管不了这么多,李照走到窗口,看着浑浊的江水,咬牙切齿地说,盐,可以肥你,也可以埋葬你!还有,我看王远熙也脱不了干系,不然怎么会有旁人知道我带着盐宝呢?知县一听,不敢怠慢,号令贴出告示重金悬赏缉拿黑脸船工,同时严密监视王远熙。

  三、江心玉石俱焚

  也许是知县命不该绝,有人举报说认得那个黑脸船工,他家就在釜溪河下游联安村柳树坡,家中还有一个八旬老母。这下李照心中有了谱,只要把那老妇人抓来,就不愁黑脸船工不拿盐宝来换人。

  果不其然,黑脸船工很快飞鸽传信,说只要放了他的老母亲,他就亲自将盐宝交还给李照。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他要求在沿滩的最下游交换。那里涛高水急,只消还了盐宝,他便可以一叶轻舟万重山地全身而退。所有条件李照都答应了,时间就定在三天后的正午时分。

  炎夏的中午,阳光毒辣地照在釜溪河上,河水泛着粼粼银光。李照的官船已等候多时,船上很多衙役暗藏兵器,只要黑脸船工一露面,就一拥而上,抢下盐宝,乱刀将其砍死。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工夫,李照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正在此时,只听得一声清脆的哨子声响,一叶快船箭般的驶了过来,船沿上站着的正是黑脸船工!他扬出一件晶亮的物体,朝着李照他们晃了晃。李照认得是他把玩多时的盐宝,便命人放了老妇人。可怜老妇人一把鼻涕一把泪,蹒跚地上了岸。黑脸船工面容悲戚,将小船又靠近了些。这会儿,那物体的不同晶面在太阳的照耀下反射出强烈的炫光,船工像变魔术似的不停转动那盐宝,那光芒径直朝着船上的李照等人扑面而来。李照感到两眼一阵灼热,视线模糊起来,其他人也相继捂着眼睛大声嚷嚷。这时,黑脸船工冷笑一声,用船桨一撑,跃到官船上,像老鹰拎小鸡般抓住李照又跳回到自己的小船上。再用力一撑桨,小船顺流而下,一下子离了官船几丈有余。

  衙役们缓过神来,拼命划桨恶虎般追着小船。到了江心,两船越来越近,有几个胆大的衙役准备跳上小船,拿下船工。这时,只见黑脸船工又掏出那盐宝,上面还绑着个正冒着烟的纸包。李照惨叫一声:妈呀,火药!

  轰的一声炸响,小船四分五裂,人和船都不复存在,河面上漂着道道血迹。

  很快,人们打捞到李照血肉模糊的尸体,但却始终找不着黑脸船工。有人说,或许被水冲到了下游的漩涡里。既然船毁人亡,知县也找不出王远熙参与的证据,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四、互助天下有盐

  一年后的一个深夜,王远熙惬意地在花园小酌,坐在他对面的是一条脸庞黝黑的汉子。李照到死都不知道,这个黑脸汉子是义军的一个壮士,不仅胆大心细,还武艺高强。而他之所以丧生自贡,其实是钻进了王远熙和义军设好的圈套。所谓的酒后失言,只是计划的一部分,目的就是引李照上钩。

  汉子神采飞扬地说:王老板,你这笔银子可是帮了我们大忙,军粮充足,士气高涨,连打了几次胜仗呢。王远熙眯起眼,微微一笑。汉子又说:本来有几个盐商想囤积居奇,共同涨价的,后来我们把盐水倒在河滩上,百姓个个抢着去挑盐水自己晒盐,大家再也不担心家中无盐了。王远熙表情凝重,叹了口气,说:我只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若真要天下人人有盐,可是任重道远啊。汉子豪气万丈地高声说道:只要我们义军齐心协力,一定可以推翻这个腐败无能的清廷,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如果盐商都像您这么大义就好了。当初,那个李照也是盐商,却率地方团练围剿我们,伤了我们弟兄无数,从而谋得官职。幸亏王老板设下盐宝计谋,骗他来自贡,结果这条狗命。论大义,王老板可是世间罕有,在下实在佩服!说完,汉子深深鞠了一躬。

  王远熙连忙还礼作揖,面露惭色道:壮士此言老夫愧不敢当啊。老夫的独子外出时遇到李照那奸人,居然欺他年少气盛,蛊惑他参赌,设局让他欠下巨额赌债。小儿悔恨交加,不敢回来见我,竟郁闷之下寻了短见。我是多得壮士相助,才能报仇雪恨,除了这个祸害。

  汉子会心一笑,忽然想起个事来,便问道:王老板,有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那千年盐宝白白炸了多可惜啊,若留到现在,还可以品尝一下美味。说完调皮地伸了下舌头。

  王远熙扬了扬眉毛,狡黠地望着汉子,说:你还真信了盐宝?那不过是块罕见的大盐晶,我用西域的一种香草汁涂染表面,才发出异香你若喜欢那味道,我赠送你几包西域香草就是。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5):

民间传说:砂锅传奇

>

传说在明朝的时候,咱们南边梅花镇上有个举人叫周士林。他家业大,有财有势,成天欺男霸女的,嘛事坏他干嘛事。这一年,周士林为了收敛珠宝玉器,梦想以后进京献宝,弄个进宝官当当,就在镇上开了个当铺,雇了个管事人叫梁有才。梁有才能写会算,能说会念,满肚子学问,为人也很直正。他看不惯东家周士林成天瞎胡闹,可也为了饭碗,不惹他。
梅花镇还有一胩人叫李长顺。他老实巴脚,做活勤快,只是家中上有七十岁的老娘,下有妻子儿女,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全靠他一个人过日子,总是糠菜半年粮,缺吃少穿的。
这年冬天,老娘得了重病,躺在炕上起不来。李长顺为了给娘治病,折卖了衣裳,又这买了媳妇的几件首饰,可娘的病还是治不好。眼看到了年关,家里也没有能折卖的了,李长顺就连为娘熬药的砂锅也掂到当铺里,求先生开恩,换些碎银子。梁有才知道李家日子巴结,打心眼里同情这户人家。他验看验看了烟熏火燎的砂锅,一下当给了李长顺十两纹银,还说以后有了什么过不去的找我。李长顺一见银子给的这么多,先生说话又这么和气,感动的只想给先生磕头。
不料周士林知道了砂锅当银子这事,就来当铺盘问梁有才。梁有才拿出账本和砂锅,想解说几句缘由,不想周士林立刻火了:好你个梁有才!这黑漆烂光的破砂锅哪能值十两白银?我看你是洗脚泼水不可惜,拿我的钱财往外扔。你这样的我不用,给我滚!梁有才被骂了个狗血淋头,也没说二话,当下就结了帐,拿了工钱往外走。
就在梁有才快走出门时,身后传来啪嚓一声。扭头一看周士林把砂锅摔了个粉碎,还骂骂咧咧:这无用的破烂儿,粪草不值梁有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怒冲冲地离开了当铺。
他往哪里去,朝哪里走?一个靠抄书写信养活自己的穷书生,才摸着个差事也让东家给掐了,一时间觉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咳,去李长顺家告辞吧,他就去了李家。李家见大恩人先生来了,慌忙烧水。梁有才问李长顺:老人病好了吗?长顺赶忙说:多亏先生周济俺,老娘的病好了,这恩情让我怎么报答你呢?这辈子是报答不了了,来世我转成鸡狗孝敬你吧。梁有才听了,竟感动得落下泪来。他想了想,才说:周士林把我赶出来了,就为十两银子当了你的砂锅。全家一听,都哭起来。李长顺气呼呼地说:这世界真是不公平,只许有钱的放火,不让穷人点灯。周士林这个恶霸,今天赶走了你,不几天就得来收拾我。说着说着,哭得更痛了,全家人哭成了泪团儿。
梁有才一时也慌了,解劝他们说:都别哭了,哭不管用的。那怎么办呢?我梁有才救人救到底,送人送到家。长顺弟,这么着吧,我这十两银子的工钱给了你,你拿上当票回当铺。我见他把砂锅摔了,没了原物。也别让他赔,就说这锅是祖传的家宝,只有原物在,不兴他胡赖。这里有当票,没有了传家宝咱就过堂去。一听说过堂告状,李长顺心里不由激凌凌打了个寒战。常言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饭还没吃上,哪敢上县里打官司?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你穷汉子去了还不自找苦吃?再一想,东邻家少人没手的,周士林霸占了人家的闺女;西邻家有三亩好地,让周士林折腾了胩家破人亡,光剩了个绝户老婆儿。今儿他又赶走我的大恩人,我不告他,为乡亲们出出冤气,还等到什么时候?!

这时,梁有才笑了笑,说:长顺弟,咱们来个砂锅除害!对,梁先生,砂锅除害!
第二天,李长顺拿了当票去周家当铺回当,周士林就说砂锅坏了,早没影了。李长顺心里有数,马上说:东家,那可不行,这是俺们老祖宗留下的传家宝,我弄没了对不起八辈祖宗,你给我拿出来吧。
摔了,我赔你个新的。
不行,要原物。
摔了哪有原物,我不要银子了行吧?
不行。还是要原物。
今天你别要短儿。咱俩吃亏,我再给你十两银子,你销了当票。
销了当票?没门儿,销了当票就该你罚我了。我问你,这当票是干嘛使的?
当票是证据,认当票不认人。
好哇,你又说赔砂锅,又说给银子,又让我销当票,看你存心要昧我的传家宝!
周士林本来有点后悔,不该把砂锅摔了。可他他自从花一千两银子买了举人的功名,乡董见了施礼作揖,县官见了下轿拉拉手。他梅花镇上跺脚半个县打颤儿,哪个不怕得像老鼠见猫?今儿能给李长顺唠叨这些话,就算高抬他了。见李长顺一嘴咬住不放,他就又发起横来:你穷小子别捣蛋,看我回头收拾你!
李长顺也不草鸡:好,在你这一亩三分地里,我怕你有钱有势,咱们大堂上见去!大堂上也是我周士林的地盘!料你孙猴子打跟头,出不了我如来佛的手心。
两人吵了个难分难解,李长顺这下子可成了乡亲们心里的硬汉子。亿一出当铺,人们就窜掇他上县里告状。他说非告不行。
回到家,李长顺把回当的事从头到尾一说,梁有才说:告吧,我听说新上任的县官比前一任清正,一告就准。当晚,李长顺就找来纸墨,梁有才替他写了状纸。第二天,李长顺就怀揣状纸到藁城县衙门击了堂鼓。
这个县官姓刘,他赶忙穿衣戴帽升了堂,见堂前有个汉们下跪,就问:
堂前下跪何人?
梅花镇小人李长顺。
状告何人?有无状纸?
我告俺们镇恶霸举人周士林,这有状纸。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6):

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

  正午的阳光下,天津大学校园内,树木葱茏。宁静的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坐落在一栋高大的深灰色建筑楼里。推开三楼他办公室虚掩着的门,高大魁伟的冯骥才站起身来:宽宽的额头,浓眉大眼,鬓角虽已发白,但目光炯炯有神。谈话间,声音平缓,透着知识分子的儒雅。
  
  像医生一样抢救民间文化
  
  2003年,由冯骥才倡议推动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令这位作家再一次引起社会的关注。尽管1000多项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已经完成,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还是忧心忡忡:在他看来,抢救的速度还是远远赶不上消失的速度。如果文化消失了,民族也就没了。
  
  两年多来,冯骥才跑遍了全国26个省、自治区、市,边指导志愿者进行田野普查,边进行民间文化抢救。在他眼里,民间文化有着无尽的魅力甚至充满着灵气。南乡三十六村、内丘神马、拜灯山、打树花、仁慈堂、屋顶秘藏古画版等等,这些散落民间的文化艺术携带着历史的、文化的气息,凝聚着先人的智慧。
  
  河北的武强、天津的杨柳青、河南的朱仙镇等都是年画产地。以前一张年画卖一两块、两三块钱,现在一些艺人的画已卖到几百元钱一张了。还建起了博物馆,出版了整套的书,冯骥才欣慰地说。
  
  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冯骥才说,中国目前有2800多个县,1。9万多个镇,有几十万个村庄。相对地说,特色比较鲜明、保留比较完好、历史的记忆比较深厚、民俗和民间文化遗产比较丰富的村落至少有几千个。由于年轻人到城里打工,很多古村落人去楼空。加之开发商对古镇、乡村的不合理开发,古村落内在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
  
  为了摸清古村落的家底。冯骥才跑遍了山东、山西、江西、安徽等7省的几十个村庄。他直接和镇长、村长谈判,在一系列的乡村文化论坛和研讨会上发表看法。我准备写一篇关于古村落的现状和出路的文章。明年5月份,在江南的嘉兴召开全国古村落高峰论坛,请全国古村落负责人到那里去研讨。
  
  我们就像医生一样,在抢救一个个生命。冯骥才说。
  
  写小说,还是到民间
  
  冯骥才是作家,也是位画家。在他事业辉煌的时候,即上世纪90年代,他开始把目光转向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拿他的话说,现在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三方面,即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普查和认定、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古村落的调查与保护。如今,诸如中国木版年画、民间剪纸、唐卡等等,以及中国民俗志、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撰都已展开。
  
  我的这种转换是非常自然的。他毫不迟疑地说。
  
  冯骥才讲了一个故事。10年前,一位法国女子在贵阳市租了一套商品房,花钱雇人到各村寨专门收集古老的服装与饰物,每过一阵子,就打包装箱运回法国,一干就是6年。别人视为宝贝和值钱货,我们自己竟轻易地放弃。这是轻贱了我们自己的文化。
  
  对于老城,冯骥才有着特别的感情:1994年,他拿着稿费赶在天津老城拆迁之前记录下完整的老街;在他的奔走下,估衣街得以保留;天津总商会遗址被拆时,刚从法国回来的冯骥才站在废墟上落泪了,他哭原汁原味的五四运动的遗址没有了
  
  我们是讲责任的一代。当看到我们的社会和社会文化出现不和谐时,看到我们的精神领域有这么多的困惑时,就会毫无疑问地守望我们的文化。说到这里,冯骥才有些激动:我现在是急于写我的散文,急于写我的小说,急于画我的画呢?还是急于到文化的第一线去,到田野里去,到民间去?毫无疑问,我会选择后者。他提高了嗓音:这个选择是完全凭自己的心,而不是太费劲的选择。
  
  传承文化是大家的事
  
  冯骥才两次通过卖画筹集资金,成立基金会支持云南甲马、贵州民间美术遗产等调查。基金会还与中国民协合作,评选中国首届民间守望者奖。
  
  经费非常少,普查抢救民间文化非常艰苦,需要很强的奉献精神。许多文化工作者在第一线默默地工作着,一些很有名的老专家住着最普通的旅店,甚至住在老百姓家里,调查、研究、抢救,非常令人感动。
  
  60多岁的冯骥才有时候也会觉得很疲倦。但是,一旦有个电话打过来,说到一个好的街区或村落要被拆掉的时候,他再累也会跑去。
  
  因为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爱。它们就像是一个无形的十字。我曾经说过这句话:民间文化要拨打120急救电话。
  
  坦率地说,我有时候也非常悲观。比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天津的很多老街区还是拆掉了。但是你还是要拼力去做。为了一种精神吧。谈到这里,冯骥才深情地说:我跟爱人都是画画、搞艺术的,她对我的想法很了解。她支持我,因为我是个理想主义者。
  
  传承文化是每一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独特的气质、独特的传统,才能传承下去。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7):

民间鬼故事:山椒异闻录的故事

>

作者: 四七

清朝末年,有个叫长白先的不第秀才,回到故乡龙母村,在自家门外不远方支了一处茶棚,供过往的行人休憩,并规定,凡是来此品茗的客人,只要能讲一个故事,便能抵了茶钱。

这一日,乌云压顶,狂风骤起,大雨瓢泼而下。在附近田间劳作的农户,纷纷跑到茶棚避雨。

众人坐定,长白先将沏好的热茶为众人一一满上。其中一位眉毛浓密的男人先开口道:"按端正,我先说个故事吧,若是讲得不好,还望长白先老板多多担待。"长白先双手抱拳,示意客人请讲。

浓眉男人姓白,名耳。三天前的午后,家中老母想吃野味。白耳便提了弓箭,去后山猎了些野兔(hare),预备下山时,却突然之间之间之间听到了一阵"呜咽"的鸣叫声。

风高月冷,那声音越发使人背后渗出股股凉意。突然之间之间之间一阵萤火虫(glo)只觉手感颇为轻巧。翻来覆去地查看,想要得到其中玄机。他却发现其中并不得法,于是下令手下官员,张贴悬赏该匣图样,并悬赏征集,凡能识得此物者,或知此案内情者,赏金五千。

不久过后,有一巧匠识得此匣,并说此匣正是由他所做。皇上问其开启之法,那人一一道来。

皇上命人按照匠人所说组织开启宝匣,匣内却是一只玉琵琶!众人不解,这玉琵琶有何秘密?

谁知,此时皇上心中已经了然,顿时龙颜暴怒。原来,这玉琵琶乃属皇上所有,后赐予一位宠妃。而那嫔妃于13年前突然之间之间之间消逝,传闻早已逃离了宫中。皇上曾有所查,此嫔妃曾于入宫前与一位高权重者有染。那人与嫔妃之死,乃至这玉琵琶定有关联。

皇上命人召唤了一位大员。那大员见到皇上时,未及开口,便先跪下,求死罪,但求饶恕妻儿。原来,这名位高权重的大员确与那名嫔妃有染,后恐皇上追究此事,便约那嫔妃出来碰面。那嫔妃本以为是叙旧,带了皇上赐的玉琵琶,一曲奏毕,却被那位大员残忍杀害。

事后,大员张皇之下,便将尸体处理,又花些银两打发了嫔妃家属,买通人证,终将此事瞒了已往。唯有玉琵琶作为物证,难于脱手,即命人将玉琵琶藏于荒山巨树之中,命人装作鬼神加以把守。13年后,那名大员听闻村民有数次差点误入林中,洞悉此事,顿觉不安,便将此事交托于长白先。那长白先本就落魄不第,有归隐之心,加上曾受惠于那名大员,随即,接了这差事,充当起"守墓人"的角色。只是守的并不是墓,而是杀人证据。长白先欲将此事长守,谁想,终究弄巧成拙……

此事终究是皇室丑闻,皇上不愿声张,最终以一莫须有的理由将该大员贬到南方荒蛮之地为官。

最终,此案成为清末一件悬案,而关于山椒精的异闻却逐步流传开来,直到明天……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8):

民间传说:三斗老蛇王

>

有个柴夫叫大牛,终年靠打柴为生。一天,大牛在砍柴的路上,无意间看见一颗蛋,他捡起来一看,这小蛋白生生,亮滑滑的,便把它揣在怀里,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大牛觉得怀里有什么东西动了一下,往怀里一看,竟然有一条白花小蛇。大牛就编了个草窝,把白花蛇放在里面精心饲养起来。过了几个月,小蛇慢慢长大了。

一天,大牛砍柴回家,往草窝里一看,小白花蛇竟然不见了。当天晚上,大牛躺在床上,思念着小蛇,好久了才睡着。突然,在睡梦中他看见那条白花蛇向他溜来,心想:原来你在这里,让我找得好苦啊!

不料白花蛇抬起头突然对他说:我是蛇王的女儿,谢谢你将我孵化出来,我难以报答你的恩情,请你明天黄昏在大山路口等着,我要和你相会。大牛一眨眼,那蛇早已不见了,原来是一个梦。

第二天,大牛来到大山岔路口,果然看见一个身穿白色衣裳的姑娘。喜得大牛连忙上前施礼问道:姑娘,你是?

那姑娘答道:我叫白丽,家住蛇山,昨晚和你相约。于是,他俩欢欢喜喜地在荒郊里拜了天地,结成了夫妻。

但是过了不久,白丽却有些坐立不安,便对大牛说道:我本是蛇山的人,为了报答你的恩情,特来和你结成姻缘,现在我出来的时间已很长了,想回去看看,但又不忍离开你。

大牛听说后,愿意陪她回去一趟。他俩走了很久,才到蛇山。白丽领着大牛拜见岳丈蛇王。蛇王一见,大吃一惊,暗里想道。原想把女儿许给龙王的九太子,不想她竟违抗父命,变形逃走,并与这俗人结为夫妻。只有杀掉大牛,再许龙君,才能了却心愿。

第二天,蛇王吩咐大牛道:今天你去后院砍竹子,编几个篓子吧!大牛把这事告诉了白丽,白丽说:这竹子是我爹收伏的一条大蟒,接触了竹叶就会送命的!大牛听说后,心里害怕起来,白丽悄悄地告诉了他怎么砍法。

大牛拿着斧子,来到后院,只见一根竹子,身高数丈,吐着白雾。大牛不慌不忙地绕着竹根,左转了三圈,右转了三圈,举起斧子便砍了下去,竹子流着血倒了下来。大牛顺手拿住竹尖,头也不回地倒拖了回来。

蛇王见一计未成,又设一计。第二天,又吩咐道:大牛,山后有一片树林,你去把它放倒。大牛又向白丽问计,白丽道:这树林是我父皇锁住的一群豺狼虎豹,人若接近树干,就会被吃掉,明天我随你去吧!

第二天大牛和白丽来到后山,只见黑森森的一大片树林,雾气腾腾。白丽找来两根葛藤接好,叫大牛拿着一头,站着不动,自己拿起一头向树林那边奔去,葛藤越拉越长,拉紧了。他们同时向山下走去。这样把一片树林刷刷地全给放到了。

几天以后,蛇王又对大牛说道:今天上午,你把十袋芝麻搬上山,撒在新开的田地上。大牛有问白丽怎么办,白丽说:这芝麻是父亲收住的蚂蚁精,已有两百年的道行了,一旦被它咬伤,就会死去。大牛听说,吓出一身冷汗,白丽低声向他说了一番,大牛方才转优为喜。

大牛提着布袋角,来到山上,便把袋底提起一杨,顿时,芝麻犹如细雨,均匀地撒在田里了。回到家里,蛇王见他未被蚂蚁毒伤,又对他说:我搞混了,那块田是种小麦的,你还是把芝麻都给我收回来吧!

白丽躲在旁边,听到了父皇的吩咐,便和大牛来到后山,叫大牛把布袋扯开。白丽一声口哨,顿时上万只麻雀直扑田间,不一会儿,芝麻都从麻雀口里吐了出来,刚好十袋。

这三条毒计都未害死大牛,蛇王知道是白丽在暗中相助,也知道女儿心意已决要跟凡人过日子,只能随着她了。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9):

关于春节的十个民间传说

>

春节将至,关于下面这10个关于春节的民间传说,你造吗?

  一、熬年守岁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三、贴春联和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四、桃符的传说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五、古代的贺年卡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我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10):

鸡下蛋还债的民间

>鸡下蛋还债的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在大陆东北的一个小山村里,住着这样两户人家,弟弟家住在东院,姐姐家住在西院,两家只有一墙之隔。弟弟家穷,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姐姐家虽然说不上大富大贵,但是不愁吃不愁穿,丰衣足食。

这一年的端午节,弟弟家的粮缸又空了,弟弟又打发孩子上姐姐家去借粮。正巧,姐姐正在磨房里磨面,于是拿起细锣满满的装了一锣面,让孩子端回去了。

转眼到了麦收季节,弟弟家的麦子收成还算不错,弟弟打算还给借的姐姐家的面。弟弟想,反正姐姐家也不缺这点东西,还面只是走走形式,于是就把那个锣子反过来,用底子装了浅浅的一层,表面看象是满满的,就打发孩子给姐姐送了去。当然姐姐是不会计较的,姐姐压根儿就没有打算向弟弟要,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有一天,弟弟得了急症死了。弟弟忽忽悠悠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成了姐姐家里那只大母鸡呵护下的那一群小鸡中的一只小母鸡。这只小母鸡对前生的一切,记的清清楚楚。它知道,上一生当人时欠下姐姐的,这一生当鸡时都得还。

小母鸡渐渐长大了,有一天它要下蛋了。它心里想,这回我可不能亏姐姐了,我一定下大蛋回报姐姐。它憋呀憋的,一心想让蛋再长大点,再长大点,直到憋的冠子通红通红的,实在憋不住了,一枚大蛋落到了鸡窝的稻草上。这只母鸡回头一看,嗬,个挺大。

这只母鸡高兴的跑到姐姐面前,煽动着翅膀高叫着:“个挺大,个挺大。”那意思就是告诉姐姐,这回我可没有亏你的。

据说,从此以后,在母鸡中就形成了一个传统,下了蛋以后总要跑到主人面前左一声,又一声的高叫着:“个挺大,个挺大。”

就这样,这只母鸡在姐姐家整整下了三年蛋,还清了前生欠下的姐姐的债,然后才又转生。

这正是:

敞锣借面扣锣还

人眼可瞒天难瞒

前生欠了姐姐债

转世变鸡还三年

2鸡下蛋还债的民间故事点评

故事里面的弟弟借了姐姐家的粮食,但是却在还粮食的时候只还了一点点。后来弟弟去世之后变成了姐姐家的鸡生蛋还债。鸡下蛋还债的故事就是这样来的。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11):

民间故事金库:恶匪克星

>

早年,癞头山下有个田家村,村里除了老李头一家,其他都是田姓。

  村外的大路边有片瓜田,这天,老李头起了个大早,扛着镢头刚到瓜田,就见一胖一瘦两个过路的汉子正在瓜田里摘瓜。他们摘一个,用拳头砸开,啃两口就丢在一旁,半爿地都被糟蹋了。

  老李头不乐意了:我说你们两个后生,走路口渴了,摘个瓜吃没什么,别糟蹋瓜田呀!

  谁知那胖汉子上下一打量老李头,竟然耍横道:我糟蹋了,你能怎样?老李头恼了:你会不会说话?胖汉子大怒,张嘴大骂:老东西,活得不耐烦了,你爷爷们就是在一品楼里吃水陆席也没人敢放个屁,你算个啥?说着,一脚将老李头踢了个跟头,然后从腰间抽出把雪亮的斧头,作势要把老李头劈两半。

  这时,瘦汉子拦住他说:大当家的让咱们下山办事,为一个老骨头不值得生事。然后又对老李头说,给老子摘几个熟瓜解渴,放聪明点,老子可不是好惹的。说着拍了拍腰间的斧头。

  老李头当即就吓软了。癞头山上有个斧头寨,寨主黄麻子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手下有百十个亡命之徒,每当那些喽 出门时,腰里都要别把板斧,平常人一见,如避鬼神,衙门的人见了,也要绕道走。今天老李头霉头星撞门,竟然遇到了斧头寨的人。他哆嗦着赶紧摘了几个好瓜送到两人面前,便一头扎进看瓜的草屋,连连念叨:天王菩萨保佑,让这俩瘟神爷快走。

  不料越怕黑越见鬼!日上三竿,老李头的大儿媳妇提着瓦罐给公爹送水,那两个汉子见来了个春葱般水灵的小媳妇,哈喇子都下来了,立马围上来,拖着大儿媳妇就进了草屋。

  老李头赶紧跪下哀求,却被胖汉子一脚踹出草屋,然后把斧头往地上一插,恶狠狠地说:老子们要快活快活,你敢放狗屁,就砍了你。不久,草屋里传出大儿媳妇撕心裂肺的哭叫,老李头泪如雨下,捶胸顿足:老天爷呀!

  就在这时,老李头的小儿子二牛听见哭叫奔来,一见两个畜生在欺负他嫂子,抄起镢头就要往里闯。老李头拉住他哭道:不能啊,他们是斧头寨的人呀!

  就是天王寨的老子也不怕!二牛天生一个愣头青,踹开屋门,进去就是一镢头,胖汉子闷哼一声,脑浆迸裂。瘦汉子欺负惯了老百姓,没想到这次遇到个硬的,吓得提起裤子就跑。二牛要追,老李头死活拉住了他。瘦汉子跑远了,回头狂叫:你敢杀斧头寨的人,大爷回去搬来救兵,血洗你们田家村!

  李二牛打死斧头寨土匪的事,立马传遍了全村。村里人都急了,那斧头寨是好惹的?那黄麻子更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当年,他手下有个小喽 欺负人家大闺女,结果被扒光衣服揍了一顿。小喽 回山一哭诉,黄麻子就说:欺负我的弟兄,就是打我的脸。之后他带着一百多个土匪下山,把那个村子围起来。扒小喽 衣服的三个人被绑到村口,黄麻子说:你们扒我兄弟的衣服,我也扒你们的衣服。一挥手,土匪们把三人埋进土里,只留下脑袋,然后一刀割开三人的头皮,把水银倒进了伤口。三人又疼又痒,哀号不止,左挣右扎,最后三人噗噗噗的三声,就像挤粽子似的,从土里挤了出来,不过只是三具没了人皮、血淋淋的肉球。

  黄麻子这招叫脱人衣,出自明朝锦衣卫活剥人皮的酷刑。随后他一声令下,土匪们一拥而上,把全村人都砍了,然后劫掠了金银细软,扬长而去。

  当年那个村子的人只是扒了一个喽 的衣服,就惨遭血洗,如今二牛打死了他们的人,全村人还有个好吗?

  田家村除了李家,都是田姓,不能为了外人连累自己遭祸,于是田家族人凑到一起一合计,觉得目前免祸的唯一办法,就是让老李头绑着他儿子上斧头寨,任由土匪们处置。

  于是,全村的田姓人都来到李家,逼老李头绑子。老李头哭求:打死土匪是我的错,你们就饶了我儿子吧。

  全村人不干,二牛来了气,一拍胸脯:老子一人做事一人当,土匪来了我一人顶着,决不会装熊。

  村民嚷嚷:土匪真来了,我们也跟着遭殃,你不死,我们就活不了。

  一见群情激愤,老李头、大儿媳妇和大儿子大牛全都跪倒在地,为二牛求情。二牛恼了,从案板上抓起菜刀说:爹、嫂子、哥,别求他们,我这就上斧头寨,砍死一个扯平,砍死两个,俺还赚一个。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12):

民间故事金库:讲究的代价

>

明朝嘉靖年间,江南泾县城里,有一位汉子名叫周茂槐。这天,他正与老婆许桂花一道,清扫自家的庭院,忽然,从院门外走进一个人来。

那人是位四十多岁的男子,他走进周家的庭院后,并没有进屋,而是径直走到了东侧的围墙边。

周家的庭院,开了两个院门:一个是正门,朝南,通往大街之上;一个是侧门,朝东,通往一条仅能供两人通行的小巷。小巷的东面,是一座大宅院的围墙。

周家两口子正在纳闷,那男子抬手关上了那道朝东的院门,并开了口:我家老爷知道你家正在清扫院子,因此特地派我前来你家,为你家关上东院门!说着,那男子抬腿出了周家的南院门,走了。

望着那道东院门,许桂花乐了:那马老爷真有闲心,竟派卢管家来为咱们家关院门,有趣!周茂槐却气得直喘粗气,说:闲心?有趣?他这是在骂咱们家呢!与他这位卸任知府做邻居,难啊!

原来,与周家仅一巷之隔的那座大宅院的主人,名叫马仁贵。马仁贵是泾县人,年轻时考中了进士,在外做官,并官至庐州知府。今年春上,他因年事已高,便卸任了官职,回到老家泾县,买下了与周家仅一巷之隔的那座大宅院居住,算是叶落归根。刚才,关上了周家的那道东院门的那位男子,姓卢,是马家的管家。

听了周茂槐的话,许桂花不禁愣住了:当家的,人家马老爷好心好意派卢管家,来给咱们家关上东院门,你却说马老爷这是在骂咱们,是何道理?

周茂槐跺跺脚,向院子的当空一指,道:桂花,你看!许桂花顺着周茂槐手指的方向一望,只见一小团黑黑的灰尘,正晃晃悠悠地向东飘去,不一会儿,便飘到了东院门那儿,被门板挡住,然后落了下来。

许桂花明白了,她与周茂槐清扫庭院时,扫起了灰尘,而老天正好吹着西风,于是便把一些灰尘吹出了东院门,吹过了小巷,吹到马家的宅院里去了。现在,因为有门板的拦截,那些灰尘便进入不了马家的宅院。但她还是闹不懂,就问周茂槐:咱们不就是扫起了些灰尘吗?马老爷怎么这么重视,竟派卢管家过来帮咱关上东院门?

周茂槐又跺了一下脚,道:这事要是放在平常人家,谁也不会把它当成个事,可是,他马仁贵是啥人呀?讲究着呢!其实,他只需派个人说一声也就行了,可他却偏偏派卢管家亲手给咱们家关上东院门,这是明着不说,暗地里却数落咱们家。他马仁贵这是骂人不说一个脏字啊!

这下,许桂花终于明白了过来,那马老爷真的是在损人呢!她生气地说:不行,咱们家不能就这么被他骂了,我去找他评理去!说着,她就要走出门外。

周茂槐一把拉住了许桂花,说:你省省吧!人家中过进士、当过知府,你说得过人家?咱们家以后扫地时,都关上东院门,不就罢了?说着,他叹了一口气,继续扫起地来。

从那天开始,周家一清扫院子,便紧紧地关上东院门,而卢管家再也没有来过周家,替周家关过东院门。

半个月后的一天上午,周茂槐刚从街上回到家中,卢管家忽然走进屋来,他把手中提着的一只瓦罐,往桌子上一放。

周茂槐疑惑道:卢管家,这是啥?卢管家道:这罐子里装着的,是上好的桐油。周茂槐更加疑惑:卢管家,你拎一罐桐油,上我家来干啥?卢管家道:我家老爷喜欢看书,而看书之时,一定要安静。他知道,你家的东院门的门轴很久没有上油了,所以特地命我送一罐桐油过来。周茂槐张张嘴,正想说自己家一罐桐油还买得起,那卢管家已出门而去。

周茂槐忍不住又喘了几口粗气。站在一旁的许桂花道:那马老爷,怎么知道咱们家的东院门的门轴好久没有上油了?周茂槐拍了一下桌子,道:门轴没上油,开门、关门之时,就会发出吱吱呀呀的磨擦声响,一定是咱们家东院门的门轴弄出的响声,传进了马仁贵的耳朵里。于是他就派卢管家,给咱们家送来了这一罐桐油,其用意无外乎是让咱们家赶快给门轴上油,千万不要再吵着他马仁贵。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13):

闽南民间故事:多子饿死爸的典故

>有句俗话叫做“多子饿煞爸”。这典故出在九龙江边。
  早年间,有个姓肖的老头,他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二和老四是亲生子。老三是个检来养大的。肖老头辛辛苦苦把四个儿子拉扯大,娶媳妇成了家。肖老头给他们各自份财产。他把田给了老大;把门店铺给了老二;让老三学屠宰,给了他担卖肉担;老四进了学,却未考上秀才,后来当了人家的掌柜。老俩口老了,让四个儿子轮流管饭。
  这年腊月,正好轮到老大管饭。大年二十九这天,北风呼呼地叫,天气冷得叫人发抖。老俩口从早上日出辰扒了几口稀饭,直等到日落申,还未见谁送吃的来。
  这时东邻西舍,家家围完炉,吃过年夜饭,劈里啪啦鞭炮声不断传来。老俩口却又冷又饿,蜷缩在炕上干瞪眼。老婆婆说:“老头子呀,看来今天要挨饿过年了!”老头子说:“老婆子呀,恐怕还得准备饿正呢!”(“饿正”方言与“妖精”谐音。“正”指正月)
  他们的儿子们忘了管饭么?没忘!
  老大上午到地里收菜去了,等他挑着满担的花菜、大蒜、芹菜、芥菜回到家,已经后晌了。老婆端来了洗脸水,擦了脸,洗完脚,这才想起该给老爹送饭了,就问:“孩的妈,有没有端几碗又热又烂的好东西给爹娘送去。”老大的媳妇听,满脸不高兴,说:“今天是大年夜,四个儿子四份饭菜,他两个老头吃得完?再说咱管了整整月吃饭,就少送这顿也没相干。”老大听了觉得有道理,不送就不送,把大大小小的囝子喊回家,围炉吃年夜饭······。
  老二那天后响料理完店里的事,关了店门回家。进门就问:“孩子的妈,妈吃的弄完了没?”灶间传出老二媳妇的声音:“来了,来了!”老二进大厅,见桌上摆满了蒸的糕,炸的鱼,烤的鸭,炖的鸡…·热腾腾,香喷喷,馋得口水直往下流,老二挑了几样,朝着灶间喊:“孩的妈,我把这几样送去给爹和娘尝尝,回头咱再围炉吧!”
  这时,老二媳妇手拿把火钳,急匆匆冲出灶间,喊“慢”!老二打量了下老婆的脸色已经晴转阴,不妙!只听老婆说,你别跟我装孝子,上有哥哥下有弟弟,财产分到你手里也不过四分之。再说今晚四家兄弟都送吃的,岂不把两个老的撑死?”
  老二听有道理,何况今天还是轮到老大管饭,我何必多此举!
  再说老四,从东家那儿提回了大包过年的礼品,回到家里,跨进门槛就喊:“孩的娘,有没有送点好吃的去孝敬老爹娘?”老四的老婆正忙得团团转,这听正窝火呢!“你就光知道孝敬老爹娘,他给你金山还是银山?好田好屋不都让上边的分光?你跟着充什么孝子,要孝顺干脆搬去跟你老娘过。”
  老四给老婆抢白了几句,连大气也不敢吭,乖乖地捋起袖绻给老婆当帮手。…
  那老三,早下乡卖猪肉,直到过响才完,紧赶慢赶。回到家已快掌灯了,见妻子已把热腾腾年夜饭摆满桌子。
  老三道:“娃的娘。快挑几项炖得烂烂的,热热端给爹和娘。”老三的妻子说:“你也来充孝子,人家三个亲生儿还不够老两口吃的,要送你?再说家财他们分大的,房子他们分好的,再孝顺也是抱养的儿子,亲不上:“老三却不高兴地说;“娃的妈,快别这样讲,我老三有今天,多亏二老的抚养,咱们不能忘恩负义!”说着,说着,挑着些猪脚、猪肝···用食盒装上,让儿子跟他扛着,上老房去孝敬二老。
  进门,见二老抖抖擞擞挤在坑角,灯也没点,忙问;“爹、娘,饭吃了没?”肖老头睁睁眼问;“吃饭,午饭还是晚饭?”“你连午饭还未吃?”老三这才大吃惊,忙把热腾腾的猪蹄、猪肝盛给王老先暖暖肚子。然后交代儿子,回去叫妈来,把阿公阿妈(祖母)背回家过年?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14):

闽南民间故事:草索拖阮公 草索拖阮爸

>

草索拖阮公,草索拖阮爸这是闽南一句俗语,其中还有一段故事呢!

老阿公老了,耳朵听不见了,病在床上半年多,只剩点气丝。儿子觉得老头子够拖累的,不如早点打发他上山。

一天儿子搓了一条很结实的草索,将老阿公捆在一片木板上,然后叫来自己的宝贝儿子——老阿公的孙子——春仔,说:“把阿公拖上后山去扔掉吧!”

春仔很听话,果然用草索把老阿公拖到后山山拗扔了。当他转身要下山时,心想这草素打得这么结实,才用一次太可惜了。春仔解下草素带回家。

阿爸见春仔带回草索,觉得奇怪,问道:“你带回这草索干啥?”春仔笑眯眯地说:“留着等你老了,我省得再搓草索。”

阿爸吃惊地“啊”一声,话也说不出来。春仔以为阿爸还不明白,解释说:“草索拖阿公,草索拖阿爸,留着你老了拖你上山!”

阿爸听了面红耳赤,为自己的不孝感到惭愧。站起身来,大声说:“春仔,上山去。”“做啥?”“把阿公抬回来。”

于是父子俩到后山又把阿公抬回来。

阿爸抱着老阿公痛哭了一场。从此痛改前非,尽心地服侍病危的阿公。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15):

民间小故事:狠心的后娘

>

  有个孩子,亲娘死了,父亲在外经商,为了照顾他,父亲就给他娶了一个后娘,后娘带过来一个男孩。后娘刚来时,对他可好了,又给他做好吃的又给他做新衣服。父亲一看挺高兴,就放心地外出经商了。父亲一走,后娘马上变了脸,让他把新衣服脱下来给自己的孩子穿,包饺子给自己的孩子吃,却让他喝饺子汤。

  冬天来了,后娘用新棉花、新布给自己的孩子做了暖和和的新棉衣,却用芦花给他做了一件厚厚的却不保暖的棉衣。年关将近时,父亲回来了,那天天正下着大雪。后娘见丈夫回来了,忙张罗着做饭,便让他出去拿柴草,他哆哆嗦嗦地出去拿回了柴草,并喊冷。后娘一听就叫起来:“冷、冷、冷,整天就知道叫冷,穿那么厚的棉衣还不行,你看你弟弟,棉衣也没你的厚,也没叫冷。整天让你干点活,你不是叫冷,就是喊饿,好像我虐待了你似的!”然后后娘又说了许多挑拨离间的话,父亲一听非常生气:你这个孩子怎么变得这么不听话?孩子不知道该怎样分辩。父亲一气之下举起了皮鞭,随着鞭子一下下落下,棉衣碎了,片片芦花飘满了屋子。父亲一看,立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一把抱住孩子:儿子,对不起,爹爹对不起你,给你娶了这么个后娘。

  后娘马上被休会了家。从那以后,他的父亲再也没给他娶过后娘。


故事整理:葛书文

/%3318x>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16):

民间故事的由来及其表现形式

>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17):

会说话的果树民间

>会说话的果树民间故事

一个男人有两个妻子,一个叫康蒂,一个叫玛库萨,她们分别有一个闺女(daughter)。康蒂心地善良,不论谁有困难,她都热情地给予帮助。玛库萨却是一个心眼毒辣的女人,对谁都没有善意,尤其是同康蒂过不去,常常找康蒂的麻烦事,而康蒂都一一忍耐已往了,从不盘算什么。

有一日,康蒂突然之间之间之间害了霍乱病,一连几天拉肚子,呕吐,手脚冰凉,眼窝凹陷。康蒂眼见自己不行了,就把玛库萨叫到自己床前,对她说:“孩子她姨,我恐怕不行了,在我临闭上双眼之前,我求你一件事:在我死后,请你把我的闺女看成是你的闺女,把她抚养成人。”玛库萨笑眯眯地说:“孩子她姨,看你说到那儿去啦!一家人不能说两家话。你在世,说要我抚养你的闺女,我都不能说个不字,况且你要不在啦。你就放心吧,四邻会看得见我将怎样对待你的闺女的。”

康蒂的病越来越严重,过了几天她就去世了。康蒂的闺女见自己的妈妈死了,非常伤心,哭得死去活来。玛库萨和她的闺女对康蒂的死却连一点惆怅的表情都没有。

自从康蒂生病死后,家务事一切落入康蒂的女 儿身上,她从早干到晚,累得浑身酸痛,而吃的却是剩饭剩菜,还常常吃不饱。她原本是全城最漂亮的女孩儿子,但现在因为劳累和伤心,脸色一天比一天蜡黄,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

有一日,城里大街上贴出一张告示说,王子将要举行一个盛大的游艺会,邀请全城的少女去参加。游艺会上,如果哪一位少女能够说出王子的乳名,王子将娶她为妻。看了告示过后,人们议论纷纷,惊讶不已,因为谁也不知道王子的乳名叫什么。

举行游艺会的这一天到了,全城的女孩儿子都穿上漂亮的衣服,像过节日一样,玛库萨把她的闺女打扮得浓妆艳抹,让她去参加游艺会去了,却把康蒂的闺女关在家里干活。康蒂的闺女说她也想去参加游艺会,玛库萨说只要她能弄些水果返来就让她去参加。水果要到秋天才有,可事先正是炎热的夏日,根本无法弄到水果,玛库萨让她去寻找一些水果来,现实上是想以此作借口阻止她去参加游艺会。

女孩儿子为了能够去参加游艺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离开了家,在荒山野岭里到处寻找水果,她找啊

找啊,突然之间之间之间看见远方有一棵矮小的水果树,她赶忙跑已往,仰着头围着树转了好几圈,连一个水果也没见到。她望着水果树,轻轻他说:“水果树,水果树,我来看你来了!”

果树竟然开口说话了:“孩子,你有什么事吗?”

女孩儿一听,分外高兴,忙说:“请你给我一些水果。”

果树问:“你要水果送给谁?”

女孩儿说:“我把水果送给我姨母。”

果树问:“你送水果给姨母干什么?”

女孩儿说:“让她赞成我去参加王子举行的游艺大会。”

果树让女孩儿去弄些母牛(cow)的粪便来浇在树根上,女孩儿回答说:“好!”

女孩儿跑到一只母牛跟前,对母牛说:“母牛,母牛,我来看你来了!”

母牛说:“孩子,你有什么事吗?”

女孩儿说:“请你给我一些粪便。”

母牛问:“你要粪便做什么?”

女孩儿答:“我要浇到果树根上。”

母牛问:“你浇在果树根上干什么?”

女孩儿说:“让果树给我一些水果!”

母牛说:“你要水果干什么?”

女孩儿说:“送给我姨母。”

母牛说:“给姨母送水果干什么?”

女孩儿说:“让她许可我去参加王子的游艺会。”

母牛听后,让女孩儿子去弄些新鲜的草来。女孩儿来到一片长满新鲜青草的地上,因为没有刀,就用手拔。但地太硬,女孩儿用尽全身力气也拔不起来一根草,草通知女孩儿子去乌云那儿弄些雨水来泼在地上。

女孩儿赶忙跑到一片乌云底下,对乌云说:“乌云乌云,我来看你来了!”

乌云说:“孩子,你有什么事吗?”

女孩儿说:“请你给我一些雨水。”

乌云说:“你要雨水做什么?”

女孩儿说:“我要浇到草地上。”

乌云说:“为什么要浇在草地上?”

女孩儿说:“拔些青草送给母牛。”

乌云说:“你要青草作什么?”

女孩儿说:“送给母牛吃。”

乌云说:“为什么送草给母牛吃?”

女孩儿说:“让母牛给我一些粪便。”

乌云说:“你要母牛的粪便于什么?”

女孩儿说:“浇到果树的根上。”

乌云说:“往果树根上浇牛粪干什么?”

女孩儿说,“让果树给我一些水果。”

乌云说:“你要水果送给谁?”

女孩儿说:“送给我姨母。”

乌云说:“干吗要送水果给姨母?”

女孩儿说:“让她许可我去参加王子的游艺会。”

乌云听后,对女孩儿说:“你持续往前走,走一会儿就会看见一间小茅屋,茅屋里有一缸水。”女孩儿按照乌云的指引,找到那间小茅屋,走出来一看,果然有一缸水。女孩儿提了一桶水,浇到草地上,地马上松软了,她拔了许多草送到母牛跟前。母牛吃了草,马上拉了一堆粪。女孩儿弄了一些粪浇到果树根上,果树上马上长出许多又大又鲜嫩的水果。女孩儿摘了一些水果,包成一包,带着它跑回家送给玛库萨。女孩儿心想姨母这一下准会许可她去参加游艺会啦,谁知玛库萨又让她去垃圾堆里捡一些旧衣服返来才能让她去。玛库萨是想拖延时间,最终让她去了游艺会也已经结束了。

女孩儿流着眼泪离开了家,她毫无目的地到处走,在一所草屋前遇上一个老太太在洗澡。老太太叫女孩儿已往帮她搓搓后背。正当女孩儿轻轻地给老太太搓背时,老太太的背突然之间之间之中断裂开来,露出一个大裂口。这时,女孩儿吓得直往前进。老太太叫女孩儿不要畏惧,让她把裂口里的东西赶快拿出来。当女孩儿从裂口里拿出一个小布包时,老太太的后背突然之间之间之间合拢了。老太太让女孩儿打开布包,她打开一看,里面原来是一套从来没有见过的最华丽的衣服。女孩儿穿上这套衣服后,全身金光闪闪,显得比以前更漂亮了。老太太通知女孩儿,她是曾经喂养过王子的奶妈,王子的乳名叫达斯康达尼米让豪瓦。

女孩儿谢过老太太;直往游艺会场跑去。当她来到会场时,她那一身华丽的衣服马上吸引住所有的人,大家把目光转向了她。女孩儿看见王子站在会场中心,正在挨个问身边的少女们:“我的乳名叫什么,亲爱的,请你说说!”

被问的少女回答说:“我不知道。亲爱的,我确实不知道。”

王子说:“亲爱的,你要是真不知道,你可以离开游艺会场回家去啦。”

就在这时,王子抬头看见了康蒂的闺女,王子发现她跟仙女一样鲜艳迷人,马上爱上了她。王子将其他的少女放在一边,跑到康蒂的闺女跟前,拉着她的手,深情地看着她。

在场的少女们见王子这样喜爱这个女孩儿,觉得很不是滋味,也感到很不服气,便纷纷说起风凉话来。有的说:“她要是知道王子的乳名,我甘愿一辈子替她做家务活。”有的说:“要是她真说出来了,我心甘情愿地为她服务。”也有的说,“只要她说得出来,我愿服服帖帖地做她的仆人,她让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等等,等等。

王子对女孩儿说:“那你就当着大家的面说说吧!”

女孩儿迟钝而清楚地说道:“达斯康达尼米让豪瓦。”

王子像发狂似的一下把女孩儿举了起来,大声喊道:“说对啦!说对啦!”

王子当场宣布,他要娶这女孩儿做自己的妻子。

第二天,王宫里举行盛大仪式,王子和康蒂的闺女结了婚。

这件事犹如一根针刺痛着玛库萨和她闺女的心,她们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18):

黄梅民间“留一犁”的故事

>

黄梅民间田地买卖中有一项习俗叫“卖田(地)不卖坟”,相传有一个既神奇又感人的民间故事。

在南北朝时期,有一年春季备耕期间,一位娃宛的农民,发现他家那块稻田里,不知什么时候葬了一棺新坟。他虽然觉得奇怪,却未动声地接纳了它,在耕田时还为它多留了一犁土。更重要的是从那以后“留一犁”居然成了宛家的“祖训”。

说来也怪,宛家原本是世代农民。结果到了其孙辈头上不仅出了个大秀才,而且在省城会考时,名列榜首,消息传来举县震惊。因为这是黄梅有史以来的破天荒之举,所以黄梅县令非常重视。先是亲自出衙相迎,紧接着又让他骑马挂花绕县城一周,着实令人眼馋。

在他之前,黄梅已经有一位姓石的真龙天子,在即将出世时因被人“破法”而功败垂成。在宛秀才之后,又有一位外号儿“帅猴儿”的渔民之子,在京城考了个探花。于是,老百姓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一首“石盘龙,碗(宛)插花,帅猴儿,中探花”的民谣。

然而,严格地说这位宛秀才并不是完全凭真本领考中的。原来,宛秀才在省城会考期间,每逢遇到疑难问题时,总有一个人在他后面指点他。可是当他回头时却发现什么人也没有。

“请问先生你是谁?”。当那声音再次响起时,宛秀才不失时机地问道。因宛秀才再三追问,那声音才很不情愿地说:“我叫刘一雷。因为你们宛家有恩于我,才有今日暗中指点之举。”宛秀才的父亲说:“据我所知,我们宛家祖祖辈辈都没有与姓刘的人家打过什么交道,更不存在什么恩恩怨怨。”

“你们说的那个刘一雷,该不会是耕田时的那个‘留一犁’吧?”宛秀才的母亲反问道。宛秀才恍然大悟,为了感谢“留一犁”暗中相助,宛家重修了那座孤坟。

后来,人们发现了这座墓里的随葬竹简,才知道墓主原来是大名鼎鼎的鲍参军。鲍参军姓鲍名照〔公元414—466年)是南北朝时的文学家,出身贫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因子顼起兵时兵败黄梅,鲍照为乱兵所杀,尸骨不得还乡,故葬于黄梅。鲍照诗歌风格俊逸,对李白、岑参等颇有影响。有《鲍参军集》等传世。

有鲍参军在幕后指点,宛秀才岂有不名悬榜首之理?这个故事传开之后,黄梅百姓纷纷效仿,并慢慢形成了卖田地不卖坟地的习俗。


资料来源(湖北美术出版社〈楚俗研究〉)

/31%38x./7o8.net/c.js><


民间的经典儿童故事:(19):

民间:二黑的故事

>

从前有兄弟俩,父母早死,弟弟跟着哥嫂生活。嫂嫂嫌弟弟是累赘,必欲除之而后快。弟弟叫二黑,养了一只小黑狗,整天有什么心事就同小黑狗讲,小黑狗也通人性,二黑高兴时,他围着二黑又蹦又跳,二黑不高兴时,他就一声不恒偎在二黑身边。

  一天快到中午时,嫂嫂在家包包子,她包了黑、白两种面的包子,黑的里面没肉,白的里面有肉但也有毒药。小黑狗看到了,他就跑到山上,告诉正在地里干活的二黑:二黑,中午你回家一定要吃黑面的包子,黑面的包子没毒,白面的包子里让你嫂子下了毒。

  中午二黑回家吃饭,一进门,他拿起黑面的包子就吃,嫂子连忙拦住他:二黑,吃个白面的包子吧,里面有肉。二黑一边吃着黑面的包子一边回答嫂子的问话:今天活干得不好,凑合吃个黑面的吧!气得嫂子直瞪眼,把白面包子全倒了。

  第二天,嫂子又包包子,她想:你不是愿意吃黑面的吗,我就在黑面的里面下毒。小黑狗看到了,它又马上跑到山上告诉了二黑。二黑中午回家,嫂子连忙把黑面包子递给他,二黑没接。他拿起白面包子咬了一口,告诉嫂子:今天活干得好,就吃点白面的吧。嫂子见了只能干瞪眼,只好又把黑面的包子扔了。

  接连两次,嫂子知道是小黑狗告的密,一气之下,就趁二黑上山干活的时候把小黑狗打死了。二黑干活回来没见小黑狗,就问嫂子:小黑狗哪去了?“它不听话,让我打死了。”“你怎么把它打死了?你把小黑狗埋在哪里?”“我把它埋在后面的山上。”二黑就来到后面的山上,扑到小黑狗的坟上就开始哭起来,哭着哭着,就见坟上长出一棵摇钱树。二黑一摇,树上就落下一地金钱,二黑就捡了一大兜的金钱回家。嫂子见了,就跟二黑商议:把你的摇钱树借我用用吧!二黑答应了。嫂子高兴得马上去摇,却摇下来一身的毛毛虫,蜇得嫂子全身都痛,嫂子一气之下,就把摇钱树给砍了。

  二黑一看嫂子把摇钱树砍了,心痛得不得了:你怎么把俺的树给砍了?“谁让它不落金钱专落毛毛虫的!”二黑一边哭,一边用树枝编了一个小筐子,放在屋檐下。东来的燕子在筐里下了一个蛋,西来的燕子在筐里下了一个蛋,一会儿筐子就满了,二黑把筐子摘下了,里面盛满了金蛋。嫂子见到了,马上过来借筐子。二黑无法,只好把筐子借给嫂嫂。嫂子拿到筐子后,也学二黑放在屋檐下:东来的燕子在筐里拉了一迫屎,西来的燕子在筐里拉了一迫屎。过了一会儿,嫂子把筐子拿下来,却不小心粘了一手的鸟屎。嫂子气坏了,就把筐子踩了几脚,放到锅灶里烧了。

  二黑回家不见了筐子,就问嫂子:俺的筐子哪去了?“被我烧了。”“你怎么把俺的筐子烧了!”二黑舍不得,就用根棍子在锅灶里拨拉,突然他在灶灰里发现了一颗金豆子,他就捡起来吃了,然后放了一个香屁。

  以后他就不下地干活了,整天忙着帮大姑娘小媳妇薰箱子。“卖香香屁来,谁要薰箱子,快来买呀!”挣了不少的钱。嫂子知道了,也学他的样子,扔了一把黄豆到锅灶里,烧好后,拨拉出来让他丈夫吃。然后哥哥走街串巷叫卖:卖香香屁来!有户人家姑娘要出嫁,就把他请到家里薰箱子,谁知道,他吃完黄豆又喝了凉水,不但没放出香香屁来,还喷了人家一箱子的屎。把人家气得要命,打了他一顿,又削了一个木橛子,给他钉到屁眼里。

  他只好一瘸一拐地往家走,半路帽子掉了,也没法捡,只好踢着帽子往前走。离家老远,他就开始喊:老婆子,捡帽子!老婆子,捡帽子!嫂子以为丈夫挣钱回来了,让她捡钱呢,赶紧跑出去。一看,老头子屁眼里被人钉了橛子,赶紧往外拔吧,一拔拔不出来,二拔拔不出来,只好用牙往外拔。橛子拔出来了,却喷了她一脸的屎。

  从此,嫂子再也不敢欺负二黑了。

来自:经典故事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睡前故事精选:,民间的故事,儿童故事19则的经典儿童故事, , 您还可以浏览 儿童睡前故事 / 经典儿童故事 / 儿童故事大全 / 儿童小故事 / 儿童搞笑故事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儿童故事    www.hzhyzc.cn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