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规矩的儿童睡前故事6篇

2024-10-28 07:33:03

规矩的儿童睡前故事6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篇关于规矩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规矩的儿童睡前故事(1):

金家寨的规矩

  传说中固若金汤的金家寨,其防匪患的秘密可不止坚实的铜墙铁壁,还有那些特别的规矩
  匪心再起
  早年间,赣南有个金家寨,城高墙厚,防守森严。二郎山上的土匪曾多次攻打,寨子却固若金汤,土匪渐渐也不去啃这块硬骨头了。
  金家寨经过多年休养,早已富得流油。最近,二郎山大当家周黑豹又盯上了金家寨。
  这天,周黑豹找来军师白半墨和二当家胡彪商量此事。胡彪一听,眼睛瞪得像铜铃:大当家,你要攻打金家寨?以前不知折过多少兄弟,你不记得啦?
  周黑豹说:现在生意越来越差,前段时间抢了几个寨子,挖地三尺都没有搜到什么值钱的货。再这样下去,弟兄们就要喝西北风了。如果能拿下金家寨,就是十年不开张,也照样吃香喝辣。
  胡彪听了,说:大当家,理是这个理,但是金家寨易守难攻,没法打呀!
  周黑豹嘿嘿一笑:强攻肯定不行,那智取呢?
  白半墨捏了捏山羊胡,说道:大当家说得有道理,金家寨太平了几十年,现在防守肯定也松懈了。我们只要计划得好,就不怕没机会。
  第二天,周黑豹亲自下山去摸情况。他乔装成一个货郎,来到金家寨。这金家寨城高三丈,墙厚五尺,整个寨子只有一扇铁门可以进出。寨门一关,就像铜墙铁壁一般。周黑豹在寨子里转悠了一天,到了傍晚,一个巡逻的寨民对他说:寨门要关了,你赶快出去吧!
  周黑豹满脸堆笑,說:大哥,我第一次来这里,误了时辰,能不能在寨子里借宿一晚?
  那寨民说:我们寨子不允许留宿外人,这是规矩。寨子外面有专门的客房,你可以去那儿过一夜。
  周黑豹只好出了寨子,找到客房,里面虽然简陋,但干净简洁。
  晚上,周黑豹躺在床上睡不着,心想:要攻下寨子,只能从打开寨门上打主意,只是这大门看守得严,该如何下手呢?
  主意打定
  这时,客房又进来一个人,那人好像对这里很熟,脱下外衣,倒头就睡,周黑豹就故意找机会跟他聊起来。
  那人说自己叫金四,是金家寨的人。因为走亲戚回来晚了,就只能在这里睡一晚,明天再进寨。
  周黑豹奇怪了,问:你是寨子里的人,不会喊开寨门吗?
  金四说:喊了也不开,这是寨里的规矩。为了安全,寨门关了以后就不再打开。错过了进寨时间就得在客房住一宿,全寨的人都一样,连我们金寨主也不例外。
  周黑豹问道:这么说,晚上没一个人能进寨?
  金四摇摇头:那倒不是,只有一个人,不用在这客房睡,可以随时喊开寨门。
  周黑豹好奇地问:那人是谁?比寨主还重要?
  金四得意地说:这你就不懂了!在我们寨子,私塾先生是有特殊照顾的。
  周黑豹心里一动,起来在货担里拿出半袋烟丝,递给金四:兄弟,反正睡不着,你就跟我讲讲这是怎么回事吧!
  金四看见烟丝,来了精神,他盘着腿坐起来,说:金家寨建寨以来,上至寨主,下到寨民,都非常敬重先生,所以我们寨子里人才辈出,百年兴盛。寨子里有专门规定,不能让先生在外面睡,先生什么时候回寨,都要打开寨门。
  金四接着说:寨子现在的先生叫巫克义,是余县人,在我们寨子教书二十年了,有的寨民父子两代都是他的学生,尊贵得很。
  周黑豹点点头:这规矩好。天地君亲师,尊重先生是应该的,怪不得你们寨子这么兴旺。
  第二天天亮后,周黑豹又进入寨子,特意在私塾附近逗留。不仅见到了巫克义,还意外听到一个消息:三天后巫克义要回老家给他娘祝寿。周黑豹高兴地赶紧回山商议,他已有了对策:挟持巫克义,逼他pian*开寨门,趁机sha进寨子。
  白半墨沉思良久,觉得这计划虽好,但存在风险。巫克义一介书生,老迈胆小,万一到时他紧张害怕露出了破绽,会坏了大事。再说弟兄们对寨子里的情况不熟悉,贸然夜战恐怕会吃亏。
  周黑豹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就问白半墨有何妙计。
  白半墨说:劫了巫克义,让他写一封书信给金家寨,说自己突患重病,不能回寨,推荐我去接任先生一职,等我摸清寨子的情况后再动手。
  周黑豹高兴地说:还是军师想得周到。军师肚子里的墨水绝不比巫克义少,肯定马到功成!
  偷梁换柱
  三天后,巫克义果然赶回老家,周黑豹派人一直跟踪他。等巫克义返程时,就把他劫上了山。
  巫克义一开始不愿配合,周黑豹威胁要sha他全家,巫克义无奈之下只好答应。巫克义提笔写信,写到一半时停下来问白半墨:你既然要去寨子,得有个名字,你看取什么名字好?
  白半墨反问道:反正都是假名,还有什么讲究?
  巫克义说:这事来得突然,我推荐的人肯定不会太远。你就化名巫克盛,说是我的堂弟,这样更容易让金寨主相信。
  周黑豹和白半墨一听,觉得有道理,点头同意了。推荐信写好后,白半墨反复看了几遍,觉得没有问题,又详细问了寨子里的有关情况,见和周黑豹了解的差不多,就放下心来。
  白半墨来到金家寨,见到金寨主。有了巫克义的推荐信,金寨主深信不疑,热情款待,安排白半墨接替先生一职。
  白半墨不愧是二郎山的军师,肚子里真有墨水,很快赢得了寨民的认可。寨民经常请他到家里做客,白半墨趁机掌握了很多情况。
  转眼中秋节要到了,寨子里也忙碌起来。金家寨的生意多,很多关系需要打点,每到年节,都会派人外出送礼。
  这天,白半墨在镇上和周黑豹接上头,说了寨子里的情况。周黑豹说:这么说,寨子里最近防范差,又有不少青壮年外出。这是个机会,我们就在中秋节前动手!
  白半墨摇摇头:大当家,不行!越是逢年过节,寨子里防范越严。晚上不仅会增加看守,而且金寨主也会亲自带队。
  周黑豹问: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白半墨说:九月十八动手,那时佳节已过,守卫也会恢复到平时的样子。我查过了,那天晚上守门的两个寨民都有小孩在私塾念书,是pian*开寨门的好机会。不过,那两个寨民有点功夫,必须快速制服。
  周黑豹说:这好办,到时我和胡彪亲自上,保证不误事。
  白半墨点点头,又交给周黑豹一张图:这是我画的金家寨地形图,让弟兄们好好熟悉熟悉。
  功亏一篑
  到了九月十八那天,白半墨借故出了寨子,与周黑豹接头,商量最后的事宜。
  到了深夜,周黑豹和胡彪假装扶着白半墨,来到寨门前喊道:开门,巫先生喝酒喝醉了,我们把他送回来,快开门!
  守门的寨民在城墙上探头一看,马上招呼同伴:是巫先生回来了,快开门!
  铁门打开,周黑豹和胡彪扶着白半墨走进门楼,忽然从身上拔出尖刀,刺向那两个寨民。
  那两人好像有所防备,闪身躲开了。这时,从门背后跳出几个人影,棍棒刀叉一起挥舞,周黑豹和胡彪猝不及防,很快被打倒在地。与此同时,大门迅速关上了。
  再说二郎山众匪悄悄跟在后面,见大门已经打开,马上冲了上来,等到了跟前却见大门又关了。正吃惊时,城头上枪声大作,土匪倒下去一大片。其他土匪顾不上几个当家的生死,仓皇撤退了。
  周黑豹几个被抓后,想了一晚上也没有弄明白:这么完美的计划,怎么会露馅?
  原来,金家寨对先生非常尊重,凡在寨子教书十年以上的先生,一辈子都是寨子的贵客。不管先生家离得是远是近,逢年过节都要送上贺礼,这规矩多年来一直不变。
  中秋节前,金寨主掛念巫克义的病情,就精心准备了贺礼,早早派人送到数百里外的巫家。
  送礼的寨民到了巫家,才知道巫克义早就离开家回寨子了,根本没有在家养病,而且巫克义的本家兄弟中根本没有叫巫克盛的。寨民觉得事情不妙,赶紧回来报告。
  金寨主一听,感到事情蹊跷。他拿出推荐信仔细研究,终于发现端倪:巫克义曾说过他们巫家的辈分,克字辈下去就是盛字辈,巫家人不可能取克盛这个名字。当时金寨主也没有多想,现在看来,这是巫先生在告诉他这个巫克盛有问题。
  于是,金寨主派人暗中盯住白半墨,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见他与周黑豹秘密接头,这才及时发现了他们的身份和阴谋。
  周黑豹几个现在明白了:金家寨百年昌盛,除了城墙的坚固,还有规矩的传承。
  金家寨痛恨土匪的狡猾和歹du,立刻花重金请官兵上山剿匪。那些土匪群龙无首,毫无斗志,一触即溃。官兵救出巫克义,烧了土匪老巢,二郎山的匪患就此清除,金家寨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规矩的儿童睡前故事(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约翰又一次将车送到城里一家大的经销商那里维修,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因为同样的问题修车了。取车时,负责接待的小*姐告诉他修理费达数百美元。约翰想,只要车确实修好了,便也认了。
  于是,他说道:好吧,不过我要先试车,看看是否真的修好了。
  可以,不过,您要先付修理费,才能把车开走。
  对他们公司来说,约翰可是位大客户,他私人每几年就从这里购买一辆新车。此外,约翰供职的一家大集团也在约翰的手中每年从这家经销商购买的车就达四五辆,该经销商为此指派一名销售人员专门负责跟踪服务。
  接待小*姐对他的情况一清二楚,所以当约翰听到让他先付费后取车时,简直难以置信。
  等一等,他说道,你是说,我不先付费,就不能把车开走?
  十分抱歉,先生。可是,我不能坏了公司的规矩!小*姐说道,这是公司的规定,我也毫无办法。
  小*姐并非有意刁难,但如此做法的确让人不快。于是,约翰怒气冲冲地离开。回到公司,就给经销商打电话,他吼道:你难道不相信我会付这区区一笔修理费吗?简直可笑!经销商弄清事情的缘由后,马上向他道歉,保证一定会尽快妥善处理这件事,并表示要支付约翰取车未成的路费,并亲自将车交给了约翰。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经销商从此再也没有跟约翰做一笔生意,并断言:约翰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得卷铺盖回家,他已经变成一个没有规矩的人了!
  果然,没过多久,约翰因为回扣问题东窗事发,被炒了鱿鱼。这件事,几乎让所有认识约翰的人大吃一惊,同时,也佩服经销商的预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仅仅是一条经济定理、社会规范,更是一个人生铁律。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没有规矩、没有制度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个人,如果没了规矩,就有可能游走在危险的边缘。

规矩的儿童睡前故事(3):

领导的规矩

  前阵子,艾可被调到了营销二科,主要负责对国企和各事业单位的业务。艾可从来没跟这些单位的领导打过交道,生怕做不好,只得找顶头上司董经理咨询。
  董经理沉吟半晌,说:这样吧,刚好我们公司要向园林局推销一批设备,你先跟进一下这件事,边学边做。艾可只好乖乖领命,驱车来到园林局。
  园林局里,接待艾可的是办公室陈主任。陈主任,听说贵局要举行一次园林设备的招投标,我想来拿份资料。一见陈主任,艾可就赔着笑脸说。
  那可不行!陈主任果然一口回绝,投标文件涉及到商业机密,不能随便来个人我们就给。
  艾可一听这话脑子就活络地转开了难不成,这位陈主任是要我意思意思,才肯把文件给我?
  艾可看四下无人,当即拿出个小信封就要往陈主任衣兜里塞。哪晓得陈主任一下子就从椅子上跳起来,又惊又怒:你干什么?想贿赂我?立刻给我滚出去!
  艾可出师不利,只得又找董经理求援。董经理听完经过,神秘地笑笑:现在上上下下都在抓反腐,哪个公务员敢收你的红包?所以要打通关节,就必须要懂得这里面的规矩
  于是董经理带着艾可,再次来到园林局,进了陈主任的办公室。
  哟,陈主任,这次咱们公司来投标,可要多多麻烦您和办公室的诸位同僚了。这里有点小意思不成敬意,麻烦您给大家伙分一分。董经理说着,掏出一打钢笔,搁在陈主任的办公桌上。
  艾可见了,心想,这董经理也太抠门了吧!12支钢笔,还是办公室的人一人一支,能值几个钱?
  谁承想,陈主任一看到这些钢笔,脸上就浮起笑容:投标文件就在这里,你们拿去吧。董经理赶紧趁热打铁,提出晚上要邀请陈主任吃饭,陈主任也一口答应。艾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区区几支钢笔,为什么就有偌大的魔力呢?
  这你就不懂了,这就是给领导送礼的规矩。出了门,董经理解释说。原来,公务员受贿的底线是,收受对方价值一千元以上的财物。而他送出的派克金笔,每支恰好仅售998元。若是日后风平浪静,陈主任大可以把所有金笔据为己有,等于收到董经理一万余元的好处;若是风声紧了,陈主任亦可把金笔分发给同事,自己仅拿一支,便是纪委也拿他无可奈何。
  董经理得意地说:最重要的,送出这几支钢笔,可以让陈主任知道我们确实是懂规矩的人。这样他接下来与我们打交道,也就放心了。对了,晚上我要请陈主任吃饭,你知道去哪儿订餐馆吗?
  恍然大悟的艾可立刻接口说道:当然知道。我这就去市里最好的蓬莱阁订个豪华大包厢!
  得了,还是我来订酒店吧。董经理说完,几个电话便把一切搞定。待陈主任下了班,董经理将他接上一辆再普通不过的桑塔纳轿车,直奔西郊一栋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农家乐。只是才进了那破败的大门,艾可便发现其中别有洞天,只见一栋栋亭台楼阁边,种满了果木花卉,充满闲情野趣。端上来一盘盘农家风味,更是由五星级酒店的专业大厨精心烹制。艾可心中暗估,吃一顿这样的晚饭,没万八千根本就下不来!可让艾可奇怪的是,董经理下了这么大的本钱,却一直没提出让陈主任引荐园林局的一把手,一晚上东拉西扯,只谈些趣闻逸事,便尽欢而散。
  仿佛看出艾可的疑惑,董经理意味深长地说:话在酒中,这也是规矩。放心吧,陈主任已经收到咱们释放出的信号了。
  果然,到了第二天,陈主任打电话约董经理和艾可一起喝茶。艾可原以为,陈主任是要将他们二人引荐给局长,可等两人赶到茶楼时,坐在陈主任旁边的,却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陈主任也不客气,开门见山地说:这位是我们局长的远房表弟,最近想结婚,但还缺一套房子。
  艾可心中腹诽,这么说话,不就是要变相地索贿吗?不过做业务的,不怕你没要求,就怕对方不提任何要求。艾可刚想一口应承,董经理狠狠地瞪他一眼,然后开口说道:说到房子,我们公司刚好有几套要出售。看在陈主任的面子上,可以打个九五折的优惠。不过,至少得先交10万的订金。
  才打个九五折,而且还要交保证金!艾可惊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谁知陈主任脸上却浮现出满意的神情,问道:我这位朋友想要一套二居室的房子,市价要在60万左右,你有吗?
  巧了!我手头上正好有一套这样的!
  接下来,董经理居然还真带着陈主任去看房子,接着又召来中介写下正式的购房合同。而陈主任也爽快地付了10万块订金,并再三叮嘱董经理尽快办好售房手续。
  总算是大功告成啦!送走陈主任,董经理愉快地说。艾可憋不住了:经理,咱们以市价卖给局长表弟一套房子,还收了陈主任10万块订金,您就不怕
  傻小子,有什么好怕的?这也是规矩,给领导送钱的规矩!
  原来,董经理卖给局长表弟一套房子,明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可接下来,董经理就会反悔要撤销合同。而作为违约方,按照合同要求,天河公司就得赔偿给局长表弟30万,至于那30万最终会落到谁的手里,那就天晓得喽。
  高!经理您实在是高!艾可真心实意地竖起大拇指。
  接下来,就得艾可尽快完成悔约、赔偿等一系列程序。只要那位局长表弟收到了钱,也就不会再有什么变数了。艾可没日没夜地连轴转,终于在开招标会的前一天,将所有事情做好。艾可兴冲冲地向董经理报告这个好消息,刚到了办公室,董经理却正在大发脾气。
  艾可傻了,一打听才知道,陈主任刚才打电话给董经理,说是由于有领导的关注,这次招标,不能再给予照顾,天河公司只能与其他公司一起公平竞争。
  这个陈主任太不讲规矩了!收了钱,居然不办事!不行,我们一定要去告他!
  不能告!除非以后放弃园林局这个大客户,否则就只能自认倒霉了。董经理此时反倒平静下来,随时翻脸不认账,这也是规矩只属于领导的规矩。
  艾可走出董经理办公室,然后拨通了陈主任的电话:表哥,事情已经解决了。可你怎么知道董经理会咽下这口恶气不再追究呢?
  因为你们董经理是位懂规矩的人。电话那头,陈主任得意地说,可惜他懂的规矩,都是不能暴露在阳光下的潜规则。就算我们俩合谋吞掉他30万,他又怎敢把自己做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呢

规矩的儿童睡前故事(4):

坏了规矩的人

PART.1 不期而遇
  
  这天,卡车司机许大康接到公司的调度,运一批手机到邻省去。

  经过一天一夜的行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是个繁华的城市,许大康人生地不熟,怕走岔了道,就把车停在一个停车场里,给对方打了个电话,请对方来领路。对方说他们马上派人和车来就地卸货。

  十几分钟后,对方来人了。许大康一看那人,乐了,这不是张小民吗!张小民也看到了他,愣了愣,露出惊喜的表情来。

  要说他和张小民的关系那可不一般。两年前的一个晚上,许大康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有几个黑影正在对一个人拳打脚踢的,他一看就知道是本地的小混混在抢劫,于是虚张声势,大喊一声:警察来了!那几个小混混闻风而逃。被打的人就是张小民。

  当时张小民正发着高烧,现在身上又添了不少新伤,许大康就把他送到医院,精心照料了他几天。

  张小民出院后,感激地说:许哥,你的大恩大德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我一定会报答你的。许大康笑了笑,他这人天生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并不是为了图报答才帮人一把的

  张小民本是个过路人,这一走就是两年多没有消息,眼下突然在这样的场合见面,两人都显得又是意外又是欢喜。张小民紧紧地握着许大康的手说:许哥,我一直想着你,可因为太忙了,总是不能亲自去见你。今天你来了,走,我请你去吃大餐!

  许大康担心货物的安全,就说:吃饭不急,你先把货验收了,我们再去一醉方休!

  张小民嗔怪地说:看你说的,我还会不信任你?先吃了再验货!说着留下两个人看守,拉着许大康就进了大酒店。他点了满满一桌子菜,还开了几瓶好酒,说要一醉方休。许大康见货物安全送到了,也就开怀畅饮起来。

  等到大家酒足饭饱,张小民这才拉着许大康的手走出酒店。许大康只想他快点收货,自己好去旅馆美美地睡上一觉。可到货车那里一看,只见两个看守倒在地上,而车上的几箱手机却空空如也。许大康吓得魂飞魄散,酒顿时就醒了,忙把那两人摇醒,一问,都说刚才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就昏了过去。

  许大康傻了眼,一屁股坐在地上:这么多手机丢了,就是把自己卖了也赔不起啊!看着站在那里一脸木然的张小民,他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这事会不会是他做的?

  警察接到报案,第一反应也是怀疑张小民。他们对两个看守做了检查,发现他们血液里的确有迷魂药的成分。当然,这也可能是他们的苦肉计。但由于找不到证据,警察只好让许大康先找个地方住下来再说。

  许大康住进旅馆,心里气鼓鼓的,想去询问张小民,却发现他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打他电话,也总是关机。许大康本来只是怀疑他,这下却确信无疑了。

  却说公司那边听说了这事,显得很愤怒,许大康明白,如果要不回这批手机,他就别想回家了 (故事会在线阅读)

[page_break]

PART.2 神通乞丐
  
  这一等又是很多天过去了,许大康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不得已,他搬到了最便宜的旅馆,每天只吃两顿馒头。这天他数了数身上的钱,发现只剩下五十多块了,很悲哀,心想与其这样天天拖着活受罪,不如痛痛快快把钱花了再想办法。想到此,他就出门了。

  许大康裹紧大衣,走进旅馆附近的一家小饭店里,要了一瓶酒和两盆炒菜,慢慢地喝了起来。

  几杯酒下肚,心里暖和了一点,压抑在心里的悲愤也冒了上来,借着酒劲,他便一口一声地骂起张小民来。不知过了多久,身边多了个长着一脸麻子的老乞丐,他可能是被酒香吸引进来的,眼睛直直地看着酒瓶。许大康一乐,也好,多个酒伴了,就又叫了一瓶酒请老乞丐吃。

  老乞丐咧开一嘴黄牙,拱了拱手说:多谢了。就把酒瓶打开,直接往嘴里灌去。咕咚咕咚,一口就是一小半下去了,这才长吁了一口气,说:刚才我在你身边都听说了,你被那个张小民pian*了吧?

  许大康叹了一口气说:人啊,犯什么错都可以,但朋友不能交错。

  老乞丐飞快地吃着酒菜,没过多久,酒菜都空了,这才摸了摸肚子,说:你去跟张小民说,叫他把货还给你。记住,就说是麻哥说的。

  许大康一口酒差点喷了出来,这老乞丐是不是喝糊涂了?他故作小心地说:可是我不知道张小民他在哪啊!

  老乞丐丢给他一个纸条,说:你打这个电话就行。说着打了个饱嗝,一摇一晃地走了。

  许大康看着他的背景愣了很久,突然回过神来,打开纸条,上面是一个手机号码。他从口袋拿出手机打了过去。电话通了,果然,那里面是张小民的声音:喂,谁啊?

  许大康气得说不出话来,半天才吼道:是我,许大康,你还记不记得我?

  张小民好像很吃惊,愣了半天才说:原来是你,你怎么得到这个电话的?

  你管我是怎么得到的?告诉你,快把货还给我!记住,是麻哥说的!

  麻哥?哪个麻哥啊?说完这句话后,张小民突然倒吸了一口冷气,试探着问道:你说的是麻哥?

  许大康加重了语气,不容置疑地说:对,是麻哥!

  那边张小民立即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热情地说:许哥,你现在人在哪,我立即过去!

  许大康见他态度转变得这么快,知道是那个麻哥发挥了作用,就把自己的位置告诉了他。 (故事会在线阅读)

[page_break]

PART.3 谁是麻哥
  
  没多久,就见张小民坐着出租车来了。张小民大老远就伸出手来,赔着笑脸说:实在抱歉,我这些天太忙了。你最近怎么样?许大康冷笑着说:托你的福,还没死。老天见我可怜,让我认识了麻哥!张小民尴尬地搓了搓手,说:我不知道你还是麻哥的朋友,这样好吗?我把货全都还你,但你也要立即离开这地方。

  这么说你承认是你拿走了那批手机!想当初救你并没有要你回报我,可是我万万想不到,你竟然会害我。我劝你改名算了,不叫小民,叫小人!

  张小民无所谓地耸了耸肩说:这是游戏规矩,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怎么样,你答应不答应?

  许大康笑了起来,从身上拿出手机,得意地说:放过你的话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再上你的当。我已经用手机录音功能把你的话录下来了,这就去交给警察,让他们来跟你说话。

  张小民一愣,说:这是我跟麻哥达成的协议,顿了顿又加重了语气,是麻哥说的。

  许大康一想到麻哥,心里就有一阵温暖,虽然他到现在也不知道麻哥的真实身份,可是仅凭他能让张小民把货吐出来的本事上看,他一定不是个普通人,也许真的是个黑社会大哥,他既然跟张小民达成了这个协议,说明他也不愿把这事闹大。许大康看多了警匪片,知道黑道也有黑道的规矩。也罢,就算报答这个好心的麻哥吧。

  他咬了咬牙,把刚才录的音当着张小民的面洗掉了,恨恨地说:今天我放过你,但只要你还是继续这样做下去,一定会有收拾你的人!

  张小民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很快,许大康就拿回了全部的货,去派出所销了案。

  许大康把货运回了家,虽然受到领导的严厉批评,但饭碗总算保住了。从这以后,许大康就吸取了教训,发誓不再喝酒。

  三个月后,许大康再次运了一批货去那个城市,顺利地交接货后,在旅馆里开了个房间休息。想到几个月前自己在这城市里的遭遇,许大康怎么也睡不着,于是打开电视。

  当地电视台正在播放一个新闻,说是一个以pian*送货司机为生的黑帮内部发生械斗,死了一个人。

  采访的时候,凶手说他们内部分成两派,一派以张小民为主,一派以他为首。三个月前,张小民pian*来了一批手机,他听说后,为了争功,第一时间抢先把手机弄到了手。本来按照他们的规矩,在货未到手前谁都可以抢,但一旦到手后就像盖了印一样,别人不能再动了。可是张小民却成心想坏规矩,硬是想尽了各种办法,把手机又抢了过去,还给了那司机。他怀恨在心,于是就sha了张小民。

  许大康目瞪口呆,哆嗦着关了电视,走出门外去透气。没料到,一眼就看到了麻哥,他正在垃圾堆里找食物,忙上前去打招呼。麻哥也还记得他,眼光直往旁边的饭店瞄去。许大康带他去了,要了一瓶酒给麻哥,趁着他喝得痛快的时候,问起了张小民的事。麻哥闭上浑浊的眼睛想了半天才说:我记起来了,当时我正在乞讨,你说的那个人走过来,给了我一百块钱,要我对你说那些话的

  许大康突然之间什么都明白了。麻哥不是眼前的老乞丐,张小民才是!

  张小民很可能没想到来送货的是自己,也许在见面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决定放弃这笔生意了,但是他没料到同伙会突然冒出来劫走手机,这让他心里很是内疚,于是不顾一切把手机抢了回来。又怕自己知道真相后会有麻烦,这才编出了麻哥的故事。

  张小民不是个好人,但对自己的救命之恩却是牢记在心的,为此,他横遭sha身之祸。

  许大康心里万般滋味无法言喻,他流着眼泪叫道:老板,再加一个酒杯。 (故事会在线阅读)

规矩的儿童睡前故事(5):

富家的规矩

  唐州城里的大户人家金家出大事了:金寡妇的宝贝儿子金满堂的背上长了个疮!

  说起这金满堂,那就是个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他每天夜不归宿,只在酒馆、du*馆、妓馆混日子,直到这天回去换衣服,老婆瞧见他背上长了个红疙瘩,便急忙跑过去向婆婆金寡妇报告。

  金满堂是金家唯一的男人,集继承家产、传宗接代的重任于一身,金钱可以任意挥霍,身子却不能有什么闪失。金寡妇立刻唤来儿子,掀开衣后襟查看,果然看见一片红肿。金寡妇当机立断,喊来新管家,命他为金满堂安排治病事宜。

  金家的老管家因病告退,新管家是金寡妇的娘家侄子,刚上任不久。新管家办事利索,当即就要带金满堂出去瞧大夫。金寡妇却摇摇头说:不妥,我们金家没有去药房就医的习惯。

  新管家是个机灵人,忙说:那就请一个大夫过来为表弟瞧病。我这就亲自去百草堂请白先生,他是远近闻名的外科一把刀,治疗表弟这点小毛病肯定是药到病除。

  不料金寡妇又摇摇头:那更不妥。我们金家向来不去药房请大夫,而是大夫主动到我们金家来。

  新管家之前与金家并无多少来往,只知道金家祖上出了很多当官的,全盛时有万亩良田,唐州城里一半的店铺都属金家,金家因此号称金半城。他却并不知道富门大户行事,自与平民百姓不同,虽然买房置地、婚丧嫁娶等等常有用人之处,却从来不说一个请字,而是贴出告示,晓谕众人,何事所需何工,一天工价若干,往往是应者如云,任金家挑选。

  如今的金家虽然比不得往昔富有,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是唐州城里的首富,因此,该摆的谱还是要摆的。这新管家刚来,哪里知道这些?所以才在金寡妇面前连连碰壁。

  金寡妇瞪了新管家一眼:你就拿笔写告示吧,来我家瞧病的大夫,一天一两银子。把病治好了,另有酬金相送。新管家暗自摇头,不就是治病嘛,何必如此麻烦!不过,既然是人家的规矩,那就只好照办,他连忙写了告示贴在大门口。

  有一个街头小混混第一个看了告示,立刻撒腿向百草堂跑去。

  此时,百草堂的白先生正抱着一杆水烟袋呼噜呼噜在享受,却见小混混跑进门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白爷,我给您送钱来了!

  白先生没拿正眼瞧他:白爷有人孝敬,有钱你留着自个儿花吧。

  小混混就把金家的告示说给白先生听:一天一两银子呢,十天半月下来,那得多少钱?白爷,得了这个喜讯我第一个报给您,您就赏我个跑腿钱吧。

  白先生让身边的徒弟丢了一枚小钱给小混混,继续闭着眼睛抽他的水烟袋。

  小混混说:白爷您要抓紧时间呢,免得让别的大夫抢了先。

  白先生呸了一声:我这身子,没有八抬大轿请不去!

  白先生这话也不夸张,他自己给百草堂立的规矩是:穷苦百姓瞧病,可以分文不取;富门大户瞧病,那就要狮子大开口了。如果去富豪家中行医,则必须车马、轿子侍候。这规矩虽然苛刻,但白先生医术精湛,常常妙手回春,因此请他医病的富豪依然不少。所以,金家就是一天出十两银子,白先生也不动心。

  小混混见白先生清高,忙又跑回去找金家说和,让他们派人去请白先生。白先生药到病除,那可是唐州城里第一刀啊!这小混混只盼着促成白先生一笔生意,多得几文赏钱。不料新管家挥挥手,把他赶了出去:去去去,没见我正忙着挑大夫吗?什么白先生黑先生,我这里先生多得用不完!

  正所谓竖下招兵旗,就有吃粮人。金家开出一天一两银子的医价,告示贴出不过半个时辰,就有两个
大夫主动上门。

  新管家掀开金满堂的后背,让大夫们瞧看了,然后让他们各自给出诊断,写出医案。诊断倒是一致,背脊上的疙瘩,大夫称为痈,民间叫做瘩背,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只要对症下药,十天八天即可痊愈。至于医案药方,那就戏法人人会变,各人手段不同了。最简单的偏方,是用川椒粉调和一两味药,点入瘩背洞中,一日一次,痛痒立时可消,七天即可痊愈。稍复杂的药方,是用冰片和几味草药研末,摊成两张膏药,七天一换,两次即愈。

  新管家当即就向金寡妇报告,留哪个大夫,用什么药方,请她定夺。金满堂只想早一天出去玩乐,抢先开口,要选那个川椒粉偏方。金寡妇依了儿子,又对新管家说:把两个大夫都留下吧,不就是每天多开一两银子嘛。

  这两个大夫,一个是开药店的先生,一个是江湖游医。游医多年行走江湖,靠撂地摊耍嘴皮子敛财。那个用川椒粉的偏方就出自他口,而金满堂又选定了他的方子,自然就由他首先施展技艺。这游医也真有两下子,把调配的药粉填进瘩背的洞中,果然有奇效,痛痒立止。这让金寡妇大松了一口气。

  既然背上不再痛痒,金满堂就坐不住了,吵着要出去转转。金寡妇平时对儿子不大管束,这会儿则坚决不准儿子离开家门半步。家里除了没有du*场,其他什么没有?金满堂不能走出家门,几乎闷出病来。

  七天很快过去了,金满堂背上的毛病却没有半点好转,红肿不但没有消退,还添了化脓的症状。这不等于病情加重了吗?金寡妇把那江湖游医好一顿训斥:你不是说七天即愈吗?怎么越治越重了?

  游医的伎俩就是说真方卖假药,如果天下的患者都是药到病除,那医生还不得饿死?金家给出的医价这么高,拖一天就能多得一两银子,游医当然是想无限期地拖下去了。怀着这样的心思,游医故意不给足药量,任疮口化脓溃烂。

  游医等金寡妇发过火后,以三寸不烂之舌解释道:老太太有所不知,如果我用一点长药让红疮早早收了口,表面上看是痊愈了,其实隐患埋在肉里,早晚还得发作。而我们得人钱财与人消灾,用的是导引之术,不用长药而用烂药,现在看似化脓,其实是把du素全部引导出来,即俗话说的出头,然后枪打出头鸟,沉疴下猛药,将你儿子的瘩背斩草除根!

  金寡妇听不出这番话的真假,也不愿继续看儿子龇牙咧嘴的痛苦样子,只好息了怒,说道:既然这疮已经出头,那就快用长药收口吧!

  这下轮到坐堂大夫上阵了。游医的伎俩自然瞒不过他的眼睛,可游医是为了大家多挣钱,他心知肚明,因此不但不去揭发游医,反而要和游医同流合污了。他把去病的药物减了量,把止疼的药物加了码,让金满堂的瘩背在不知不觉中继续溃烂,以便延长他和游医在金家的时间,多挣几两银子。

  既然游医和坐堂大夫心照不宣,金满堂的小命就危在旦夕了。可金家哪里知道这些?每天开出二两银子的医价不说,还好吃好喝地招待着两位大夫。

  那游医酒足饭饱之后,就和金满堂摆龙门阵扯闲篇,为的是分散金满堂的注意力,免得他时时叫疼。游医最擅长的是说荤段子,说起古今中外的男女之事,那可真是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每每让金满堂把持不住,中途退场,也不管白天黑夜,逮着老婆就照本宣科实践一番。中医有禁,大凡治病期间是最忌房事的,金满堂不仅不禁,反而比平时还要频繁,那病如何能好?待到半月以后揭去膏药,金满堂背上的瘩背不仅没有收口,反而溃烂成拳头大一个窟窿!

  金寡妇看了看窟窿,险些昏过去,她声嘶力竭地咆哮:你们这俩庸医,到底是治病还是?

  游医面不改色,依然振振有词:老太太休要惊慌,这瘩背的du素是彻底排了出来,下一个疗程就该用长药收口了。

  住口!新管家大喝一声,吩咐家丁将两个庸医拿下,押在柴房看管,待他日送交官府问罪。

  金寡妇着急地说:侄儿,你再写个告示,把医价提高到每天五两银子,招徕高手为我儿疗疮!

  新管家劝道:姑母,一个小小的瘩背,在名家眼里不过是小毛病,若我们早把表弟送到百草堂看看,或者请白先生登门诊治,恐怕表弟早就痊愈了。

  金寡妇摇摇头说:难道金家守了多少辈的规矩,到我手里就给丢了吗?

  新管家顿足道:姑母,再讲什么破规矩,只怕我表弟的小命都没有了!

  金寡妇摆摆手,叹口气说:罢了罢了,你做主吧。

  新管家得了这话,立刻吩咐备轿,恭恭敬敬地去百草堂把白先生请了过来。

  白先生看了看金满堂背上的窟窿,也不免吃了一惊,叹口气说:只怕我也无力回天了。说着,就动起手来。他先让金满堂喝了一碗麻沸散,然后拿出一把骨质尖刀清理创面,再把一团药膏填入窟窿,忙了半个时辰,方才结束手术。临走时,白先生说:七天以后我再过来,能否起死回生,就看他的造化了。

  也是金满堂命不该绝,更是新管家当机立断破了金家的规矩,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白先生妙手回春,七天以后,金满堂的疮口里竟然长出了肉芽。一个月以后,伤口痊愈,他可以下地行走了。

  经历了这一劫难,金满堂改掉了吃喝嫖du*的坏毛病,金寡妇家的旧规矩也改了不少。

规矩的儿童睡前故事(6):

结婚规矩

东方公司从国外引进一套生产设备,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对方派出一名叫格里的工程师来帮助一起调试。忙乎了一个多月,大功告成,公司决定宴请有功人员,按惯例也请来了公司主管局的领导。

 宴席开始,先由设备车间的车间主任致词。他从口袋里摸出讲稿,一句一句照本宣读起来:在局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公司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在格里工程师的大力指导下
  
  格里不懂中文,翻译一句一句译给他听,他不时地耸耸肩膀,好像总也不明白车间主任在说什么。第二天在车间里,他又追着翻译问,翻译笑他一点小事居然这么顶真,谁知格里愤愤不平地对翻译说:你们主任昨天说谎,指挥安装调试设备的是我和你们的车间主任,不是你们领导,你们公司领导只来看过一次,局里的领导根本就没有来过!
 
 翻译给格里解释说:这不叫说谎,这是规矩,说话就得这么说,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和领导挂起钩来。格里瞪大了眼睛,肩膀又耸了起来:这是什么规矩?

  不久,车间里有个工人违反操作规程,被机器咬掉了半截手指头。车间召开事故分析会,主任最后想听听格里的意见,格里用刚学会的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说:在公司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在主任先生的亲自指挥下,车间里不幸发生了一起工伤事故

  不理解归不理解,格里接受这个规矩还是很快的。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上一篇:观察的故事大全8个
下一篇:解释的睡前故事6篇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