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儿童睡前故事 / 经典儿童故事 / 儿童故事大全 / 儿童小故事 / 儿童搞笑故事 /
首页 >> 儿童睡前故事

儿童睡前故事


关于国人的小故事,儿童睡前故事19篇的儿童睡前故事


2024-04-17 02:40:05 ,


关于国人的小故事,儿童睡前故事_儿童睡前故事

19篇关于国人的小故事,儿童睡前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9篇关于国人儿童睡前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儿童睡前故事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1):

看看美国人的“轻生活”

>

刚去美国的时候,中午瞧见美国同事的餐桌:汉堡包、沙拉、速冻意大利面我皱起眉头,对这么懒散随意的行为深感不解。吃,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事情,就这么糊弄过去了?我想象哪天餐桌上只剩沙拉,一定会觉得人生灰暗。
后来细逛美国超市,发现速食区里真是无奇不有:一大排冰柜的微波炉食品和罐头食品,沙拉是配好的,牛肉是腌好的,连鸡汤都是罐装的,全部是5分钟就能进肚的。作为从美食大国出来的我,觉得这种饮食实在太将就。更加让我惊讶的是有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去给小朋友们做调查问卷,一道你最喜欢吃的食物,居然10个孩子中有9个表示他们觉得最好吃的是汉堡包。
美国人不单饮食简单,连穿、用、车、房这些我们精心打造的所需,在他们那儿也是一律的粗糙至极。大伙儿都穿着差不多的POLO衫加牛仔裤;想换块好看精致的窗帘布?你会悲催地发现他们统一用百叶帘;你想买好看一点的刷子或衣夹?没有!他们觉得坚固耐用就可以了。
在这些方面都不花心思,那大把的时间都花哪儿去了呢?
慢慢地,你会发现这些对生活慵懒敷衍的美国人,比我们活得更轻松、更有趣,他们年轻的期限会拉得很长。因为把生活所需的物质和精力都放得很轻,在作选择上就轻松了很多,大多数美国人都投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了。
像研究工作上的某个问题,他们可以花整夜时间去创造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再比如跑去国家公园,等一次让人振奋的日落;又或者学习去拆一部电脑,组装一辆汽车;甚至花好大力气去攀登一座笔直的山峰;他们也愿意花很多钱去买一套质量好的山地车装备或潜水设备,还有保暖效果极好的睡袋。有一次我们去优胜美地国家公园,那里有最知名的攀岩胜地,我在山脚下坐了一下午,就是仰头看着那些疯狂的攀岩爱好者,如何在这自虐的过程中享受乐趣。波特兰的PoweLL书城,有一整柜的书都是在教读者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骄傲地告诉我,她从小学就开始写东西,已经完成了她的第二本小说。我当时很感慨,什么时候我们也像他们那样,在旅途中会随身带着书,随时记录,有这么多人有热情去写出更好的文学作品,而不是用成功学和致富之道去堆满国内的书店。
喜欢的事,就去做,不追求一定要有什么结果,也就更为平和开心,更容易听到内心的声音,所以美国人常见的状态就是一直在路上。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仍在学习、旅行,开始新的事业。想起我在去波特兰的观光火车上,一对头发花白、背着大背包走路都有点颤颤巍巍的老年夫妇,兴奋地说起他们正在进行的环美之旅:买两张观光火车的套票,随意上下车,要去之前还没去过的几十个城市,结束这个旅程后,他们要去上一直很喜欢的音乐课。生活极简,内心却极为丰富,在老夫妇兴奋的脸上,我看到了一切皆有可能的年轻活力。
其实,美国人也会有享受美食的时候。选一家高级餐厅,享用精致的食物,一定会有搭配好的红酒,慢声细聊,直到星光摇曳。或者选个看球赛的好位置,一定要换上球队的球服,搭上啤酒,才是完美的体验。平日里极尽简单,偶尔奢侈享受一下,这是美国人更乐于接受的方式。
记得有次去旅行,我带着一包生菠菜出门,嚼着嚼着也嚼出了清香,后来就渐渐爱上这种饮食方式:生吃蔬菜,一小碗汤,一点水果,清新省事,也空出更多时间去挖掘喜欢的事情。当习惯了简洁的饮食后,就不再觉得餐桌上没个七荤八素十分凄凉了。降低了对生活的要求之后,反而更加轻松,创造力猛长呢。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2):

美国人的“轻生活”

>

  刚去美国的时候,中午瞧见美国同事的餐桌:汉堡包、沙拉、速冻意大利面我皱起眉头,对这么懒散随意的行为深感不解:吃,在生命中如此重要,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后来细逛美国超市,我发现速食区里真是无奇不有:一大排冰柜的微波炉食品和罐头食品,沙拉是配好的,牛肉是腌好的,连鸡汤都是罐装的,全部是5分钟就能进肚的。从美食大国出来的我,觉得这种饮食实在太过将就。更让我惊讶的是,有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去给小朋友们做调查问卷,一道你最喜欢吃的食物题,10个孩子中居然有9个表示他们觉得最好吃的是汉堡包。
  
  美国人不单饮食简单,连穿、用、车、房这些我们精心打造的所需,在他们那儿也都是粗糙至极。大伙儿都穿着差不多的POLO衫加牛仔裤。想换块好看精致的窗帘布?你会悲催地发现他们统一用百叶帘。你想买好看一点的刷子或衣夹?没有!他们觉得坚固耐用就可以了。
  
  他们在这些方面都不花心思,那大把的时间都花哪儿了呢?大多数美国人都把时间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像研究工作上的某个问题,他们可以花整夜时间去创造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再比如跑去国家公园,等一次让人振奋的日落;又或者学习去拆卸一台电脑,组装一辆汽车;甚至花好大力气去攀登一座笔直的山峰;他们也愿意花很多钱去买一套质量好的山地车装备或潜水设备,还有保暖效果极好的睡袋。有一次我们去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那里有最知名的攀岩胜地。我在山脚下坐了一下午,就是仰头看着那些疯狂的攀岩爱好者,如何在这自虐的过程中享受乐趣。波特兰的Powell书城,有一整柜的书都是在教读者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骄傲地告诉我,她从小学就开始写东西,已经完成了她的第二本小说。我当时很感慨,什么时候我们在旅途中也会随身带着书,随时记录呢?这里有这么多人有热情去写出更好的文学作品,而不是用成功学和致富之道去堆满大街小巷的书店。
  
  喜欢的事,就去做,不追求一定要有什么结果,只是为平和开心,为更容易听到内心的声音,所以美国人常见的状态就是一直在路上。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仍在学习、旅行,开始新的事业。想起我在去波特兰的观光火车上,一对头发花白、背着大背包、走路都有点颤颤巍巍的老年夫妇,兴奋地说起他们正在进行的环美之旅:买两张观光火车的套票,随意上下车,要去之前还没去过的几十个城市,结束这个旅程后,他们要去上一直很喜欢的音乐课。生活极简,内心却极为丰富,在老夫妇兴奋的脸上,我看到了一切皆有可能的年轻活力。
  
  其实,美国人也有享受美食的时候。选一家高级餐厅,享用精致的食物,搭配好的红酒,慢声细聊,直到星光摇曳。或者选个看球赛的好位置,换上球队的球服,搭上啤酒,堪称完美的体验。平日里极尽简单,偶尔奢侈享受一下,这是美国人更乐于接受的方式。
  
  记得有次去旅行,我带着一包生菠菜出门,嚼着嚼着也嚼出了清香,后来就渐渐爱上这种饮食方式:生吃蔬菜,一小碗汤,一点水果,清新省事,也空出更多时间去挖掘喜欢的事情。当习惯了简洁的饮食后,就不再觉得餐桌上没个七荤八素十分凄凉了。降低了对生活的要求之后,反而更加轻松,创造力也猛长呢。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3):

美国人为何总唱“美国衰落论”

>

  有研究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美国衰落论从未消失过。其中有8次高潮,包括:朝鲜战争后,苏联人造卫星升空后,越南战争后,20世纪70年代滞胀后,苏联扩张和日本大国崛起后,冷战结束后,911事件后,金融危机后。
  
  一次又一次提出美国衰落论的,正是美国人自己。
  
  例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美国衰落论震耳欲聋,其代表人物就是哈佛大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亨廷顿甚至预言美国将在2000年没落。1987年,保罗肯尼迪的名著《大国的兴衰》面世后,再次掀起了美国衰落论的狂潮。
  
  在美国,每当遇到内政外交等阶段性危机时,就会发生一场美国是否衰落的大辩论。进入21世纪,掀起美国衰落论又一轮风潮的是美国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他在其名作《美国实力的衰落》中将911事件称为美国衰落的标志性事件。
  
  美国走上世界霸主地位六十多年来,8次唱响衰落歌,它的作用不亚于奋进曲,几乎在每次美国衰落论之后,都是美国的一次改变、一次转机、一次提升。美国的衰落歌,是美国的警钟歌,也是美国的冲锋号。美国衰落论,并没有唱衰美国,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给美国带来动力和凝聚力。这是美国人的忧患意识,是美国人善用忧患意识的艺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论调,集中表现在四论上:中国崛起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
  
  在这四论中,人们最爱听的是中国崛起论,最不爱听的是中国崩溃论,认为它不仅是在诬蔑中国,简直就是在诅咒中国。正在崛起的伟大的中国,怎么会崩溃呢?
  
  其实,在这四论中,中国崩溃论是最有价值的。所谓忧患意识,最大的患,无非就是崩溃。防患于未然,就是防患于崩溃。有了这方面的充分准备,才真正能够做到有备无患。
  
  2009年8月,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出全球十大最危险的国家和地区,美国被列为最危险的国家,中国位列第二。
  
  美国被列入最危险国家之首的理由仅仅是国家越强大越引发危险。美国之所以是头号危险国家,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美国更强大的国家,这就意味着美国的错误或者不作为的破坏性也最大。美国的经济失误令世界陷入经济危机。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恐怖主义暴行给人类造成的伤害大,还是华尔街危机的伤害更甚?
  
  美国人把中国列为全球第二号危险国家,有多少合理成分姑且不论,一些专家也并不认同。但美国人把自己的国家评为全球头号危险国家,却无疑表现了一种美国式的忧患意识,值得中国关注和研究。
  
  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凯歌高奏的时刻,谦虚、理智和冷静显得特别宝贵。一个伟大民族的忧患意识,体现在能够为自己警钟长鸣,古今中外无数史鉴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了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爆发。这天晚上,给法国国王管理衣服的一位公爵将巴黎发生的一切告诉了国王,路易十六惊奇地问道:这是一场叛乱吗?公爵回答道: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国王在当晚的日记中写下了两个字:无事。这是一则国王缺乏忧患意识的典型案例。
  
  中国现在处于战略机遇期,是世界上机遇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风险最大的国家。决定国家命运的,往往是自身最薄弱的几个甚至就是其中一个环节。美国人自己经常大叫大嚷美国衰落,以防止衰落;中国人在崛起的过程中,听一听中国崩溃的声音,也有助于防止崩溃,实现崛起。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4):

四大名著透视国人毛病

>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中我们可以汲取许多养分。不过,在四大名著的字里行间,我们也可以透视到国人的一些毛病。
譬如,随地大小便和乱题字。《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如来佛的掌心里翻筋斗云,看到五根手指耸立入云,以为到了天边,于是孙猴子文瘾发作,在中指上题字齐天大圣到此一游,顺便还撒了泡猴尿。可怜我佛从此沾染了猴臊气,呵呵。《红楼梦》里有关撒尿的故事也不少。刘姥姥进大观园,由于吃坏肚子,就要在茵茵碧草上解手,亏得被众人制止。刘姥姥乃一介村妪,可鸳鸯这荣国府老祖宗的红人一样是夜晚内急,打算就近在草丛里解决,却撞见了司棋和她情郎这对野鸳鸯。《水浒传》中林冲和宋江这两位,一个是赳赳武夫,一个是落难小吏,却都好题诗。林冲命好,幸好遇到了朱贵,就此逼上梁山。宋江运气就差了,被黄文炳发现反诗,差点儿丧命。
注重关系学。《三国演义》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从此奠定了蜀汉的基业。《水浒传》里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汉们,以义气为纽带,使彼此关系紧密。不仅如此,宋江等人去东京汴梁谋划招安大计,走名妓李师师的门路,才得通达圣听。再看《西游记》,西天路上的妖精大都有后台,孙悟空无计可施,只能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动用如来、菩萨和天庭这些关系网,来制服妖精们。整个依靠关系打妖精嘛。《红楼梦》里的主人公们也深谙此道,四大家族盘根错节,织成一张庞大的关系网。薛蟠打死人命,跟没事人似的,因为他知道,一定会有贾雨村这样的官员去给他揩屁股。大观园成立诗社,找管家婆王熙凤要银子,公子姑娘们也懂得送顶监诗御史的头衔。
西方人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国虽也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但在封建王朝,更多时候讲的还是刑不上大夫。《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讲,曹操行军,号令三军不得践踏青苗,违令者斩,言犹在耳,曹操的马惊了,踏坏了青苗,曹操割发代首,居然赢得了美誉。《水浒传》李逵屡次违犯梁山军规,甚至怒砍梁山大旗,宋江只是大声呵斥,或者假意要杀,别人一求情就顺坡下驴。此无他,李逵乃宋江的第一心腹矣。这是刑不上大夫的升级版本刑不加亲。《西游记》里满天神佛对百姓疾苦漠不关心,却对自己门下私入人间作恶的妖精仁慈得很,一句这是你师徒合该有此劫,就搭救了妖精。
四大名著是四面镜子,照见国人的毛病。我们读书,切不可讳疾忌医,只道此是小说家言,就放过自身的毛病。这样岂不辜负了几位先贤的教诲?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5):

德国人这样吃西瓜

>

前些天,我代表公司和德国一家公司的首席商务代表赫希沃先生洽谈双方合作事宜,进展很顺利。

  洽谈结束之后。为表示我们作为东道主公司的诚意,我以个人的名义邀请赫希沃先生到一家酒店共进晚餐。赫希沃先生愉快地答应了,两人一同租了辆出租车前往这家酒店。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费用是38元人民币,我用交通卡予以了结算。下车后,赫希沃先生从我手里接过收据小票看了看,当场掏囊给了我20元人民币,我坚决拒收,他一脸严肃地执意要给我,还要求我找给他1元人民币。我深知德国人的严谨劲儿,只好恭敬不如从命而照着办了。赫希沃先生说:这样做,对你对我都很公平。

  在酒店入座,我本着简约的原则,只点了4个时令小菜,两瓶啤酒。两人开始一边进餐一边聊天。没有多长时间,酒菜被先后处理一光。服务生端上了一盘已被切成八瓣的小西瓜,吃西瓜也本着公平的原则,心照不宣的我和赫希沃先生各吃了4块。两人吃西瓜方法迥异,我的吃法是咱们的习惯,逐一将瓜瓤吃完,吃剩下的西瓜皮被视为弃物,放置在一只专用盆子内,以便留给服务生处理。而赫希沃先生则从自己的皮包里拿出一把瑞士刀和一个不锈钢密封杯,只见他弹出瑞士刀的锋刃,用非常熟练的动作,先将4瓣瓜瓤削入小碗里,瓜皮放置在专用盆子里,再执刀将瓜皮切成若干小块,随后旋开不锈钢密封杯盖子,化零为整地将西瓜皮放到了里面。

  我顿时感到诧异,心里犯着嘀咕:这西瓜皮,老外难道要派什么用场?

  正欲发问,却难以启口。这刻,善解人意的赫希沃先生却笑着释疑解惑了:闻先生,我知道你看到我这么做会感到奇怪的,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我把这些西瓜皮带回宾馆,向宾馆借用一个榨汁机,将这些西瓜皮洗干净后放入榨汁机里粉碎一下后,不就是一杯可口的西瓜汁吗?营养不错哩。

  这位老外完成这些程序后,才执着调羹舀着瓜瓤美美地吃了起来。吃完后,赫希沃先生又诙谐地补充道:除了西瓜外,我的家人都喜欢吃用各种瓜皮榨成的汁,不,不,不,应该说不仅仅是我们家

  我望着这位长满络腮胡子的日耳曼人,心里感叹:人家吃西瓜竟然也标新立异,连瓤带皮全统统入腹,什么都没有留下,这种寒酸,真是名副其实的低碳生活啊!

  餐毕,服务生结账,费用160元,我和赫希沃先生各承担二分之一。要说明的是,赫希沃先生的80元是他硬塞入我的手里的,我不能拒绝,也无法拒绝!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6):

2013感动中国人物张丽莉事迹

>

2013感动中国人物张丽莉事迹
【获奖名片】
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
【颁奖词】
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陈雨露:她播撒下的大爱种子,必将被无数的奔跑接力,从黑土地传向四面八方。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孩子的世界才会绽放光芒!
孙伟:危急时刻,她凭直觉挺身而出。那直觉的背后是最具魅力的纯正师德。
【事迹】
《张丽莉: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女,28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7):

我是中国人

>

一个人的一生是无法预测的。吴春山说:我是台湾人,被迫当过日本兵,投降后当了国军,起义当上解放军,回到台湾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一、被迫当上日本兵
1943年9月18日,太平洋战争打了五年,日本军队已经出现败势。为了作最后的挣扎,日本政府到处强征兵员和民财,台湾作为日本统治的殖民地,也深受其害。当时,高雄县政府贴出布告,征召1000名16岁至50岁的男丁参加日军,100名16至30岁女子参加战地救护队。对这种告示,高雄县民众表示强烈不满,残暴的日军为杀一儆百,先杀了几个拒绝应征的,威逼百姓就范。无奈之下,一些年轻男女只好入伍。当时台湾人在日本殖民统治下都被强迫学日语,此时一穿上日本兵的军服,戴上遮耳盖的军帽,背起三八大盖枪,日本人和台湾人难分彼此。这批被征和台湾男女很快登船送往广西北海,那里是日军进出东南亚的重要港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到了北海不到两个月,经过短期训练,男的编入远征突击队,女的编入日军护理队。在两支队伍里,有一个男青年叫吴春山,一个女青年叫陆秋花,他们都是高雄县里涛乡青水村人。现在吴春山被分配在突击队里烧饭,陆秋花在护理队当看护。吴春山生得聪明,做得一手好菜,特别是烧鱼,不管是红烧、清蒸、油炸,样样出彩,吃得那些日本兵经常哟西、哟西地叫好。
一天上午,吴春山上街买菜,忽然听到小巷中有人在喊他:春山,春山!他回头一看是陆秋花,看她一脸焦急的模样,他马上放下菜担,走到她的身边。陆秋花含泪说:春山,你快救救我。春山忙问出了什么事?秋花说:现在还没出事,不过马上要出大事了。春山说:现在没出事就好,你快讲个明白。秋花把他拉到小巷深处,就一五一十地讲开了。
日军战地护理队本该是个救死扶伤的地方,但那些受伤的日军官兵都把自己看成是为天皇立下大功的英雄,行为放浪不羁,看见女护理员不是要亲就是要抱,更有张狂的伤兵要奸污她们,搞得人心惶惶,几天下来不少女护理员受害。陆秋花年轻貌美,早有许多日军想占有她,幸亏日军护理队长山田中佐亲自下过命令,任何人不得碰她,否则军法从事。原来她早已被野田司令看中,认为她是个上等的处女,得由他亲自享用,过几天野田就要从桂林到这里来看陆秋花。这个消息本来秋花不知道,是一位日军少佐酒后说出来的,一个女护理告诉陆秋花,要她赶快设法逃出魔窟。秋花心想北海离台湾相隔千里,怎么能够逃脱?思来想去,只有去找同乡吴春山商量。春山听完想了想说,事情的确火烧眉毛,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可是走到哪里去?回台湾太远,在北海市区也无可躲避。他说前些日子他到过北海山岙中的必明庵,师太也是高雄人,名叫慧心。他乡遇乡亲,相见倍加亲切,二人相约以后多多走动,相互关照。现在看来只有陪秋花去投慧心师太,以求躲过一劫。他对秋花说,日军虽然疯狂,但对寺庙庵堂还算手下留情,较少侵扰。秋花听了点头答应,相约当天下午一时,乘护理队午休时到这里与春山相会,投奔必明庵。慧心师太慈悲为怀,救苦救难,当下收陆秋花为徒,改名永清,安排在法堂打杂抄经,尽量不与外界接触。
再说野田司令一到北海,便急召陆秋花,要快活一番。哪知护理队长山田报告说陆秋花逃跑了,野田一听很恼火,连打了山田两个耳光,命令他亲自带人追寻。山田有苦难言,只好一个劲地点头。
吴春山在远征突击队烧饭,虽不用上战场,但干的是苦差,起早摸黑辛苦不说,还常常要受日军的欺凌,就是发军饷,也只有日军的五分之一。他把这点钱积攒起来,偷偷地送到必明庵慧心师太那里,算作香金,算作给永清的供养费。慧心对春山很感谢,每次都是口念阿弥陀佛,双手合十致谢。永清更是感激在心,出家人虽然不言情爱、但她心里早已深深刻下春山的影子。
战争越来越激烈,日军的侵略气焰越来越嚣张,杀人放火,掠地夺财,但这一切只能激起中国军民更猛烈的反抗。一天,野田队长率领几个日本兵到黎安村派收军粮,老百姓闻讯马上转移不多的口粮逃到山上。野田见黎安村家家关门落锁,日军一无所得,非常恼火,下令点火烧房子。正在这时,一位老太太端着一大盆滚烫的稀饭泼到野田的头上,野田痛得嗷嗷大叫,拔枪要打老太太。老人身手敏捷,立即从后门逃走,野田找不到老人,发狠要烧房子,可是脸皮头皮痛得厉害,他只好先收兵回营治疗烫伤,打算过几天再来黎安杀人放火报仇。一晃就是一周,野田正在策划雪仇之事,收音机里突然传来天皇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野田等日本官兵听到天皇下的投降命令,个个目瞪口呆,跪地大哭。八年抗战,以日军投降而告终,中国人民无不扬眉吐气,喜上眉梢,欢庆胜利。两天后,受降的国军来到北海,根据公告接受日军投降。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8):

中国人应穿中国人之衣裳

>

我常和人打一个比方:如果我们去美国,再去英国、法国:新旧大牌资本主义国家,有钱,也是西方文明不同层次之代表。下飞机一看,这几国的男人们个个身穿长袍马褂,脚踏一双黑布鞋;女人们则个个身着旗袍,染着黑头发,穿着绣花鞋,手腕子上动辄套着一只玉镯子。他们的饭店里都是八仙桌,吃的是八大菜系,用的筷子,喝的是茅台,笑嘻嘻地举着杯子对你说:有朋友自远方来,乐乎啊,我先干了!

请问你,什么感觉?

什么感觉?!听者双眼放光,流露出欣喜与自豪:牛大了!牛!

还有呢?

我一言不发地盯着大家,这时,有人回过滋味来,说:我会挺看不起他们的。

大家表情都有点尴尬。因为大家都穿着西式服装,或是休闲牛仔,或是略显正式之衣裙、外套。女士还有染了黄红发色者。我并非要扫大家的兴。关于文明的战争,作为作家,我可能日夜警惕,略有点神经过敏。但文明之战,非国境线可以划分,如果一国之内,国人以说他国语言为荣,无论住宅、风俗、礼仪、服装、饮食等,皆以他国标准为标准,那么此国是否还是此国,还是说,已沦为他国之殖民地。

中国人之服装,近十几年来,都由时装杂志们,向国人大肆推荐国外大众奢侈品牌。一些在国外上层社会遭受鄙视的服装,在国内,成为身份之象征,财力之体现。中国,不是中国,是一个大市场。中国人的服装尊严,建立在跟随国外流行趋势,追赶国外流行服装,买得起国外大众奢侈消费品牌上。

这等流行程度,和我的比方,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期望平等,期望得到他国之尊重。然而,尊重都是有基础的,基础之一,就是自重。如此说话,定要引来骂战。有人说,我就爱穿牛仔裤、小礼服,你管得着吗?现是互联网世界,哪里来的什么服装问题?

一国之国民服装,由历史形成。除了政治原因,它更是一个国家的人们,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站在文明与美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型与气质,挑选出的一件好衣裳。

它是一件,穿到这一国的国人身上,显得最为好看的一件衣裳。

比如传统的旗袍:小站领、斜襟、插肩袖、盘扣。既简单大方,又能突出东方女性之圆润曲线,且四处不露,创造了一种神秘的性感。

而西方女性大都宽肩长腿,旗袍上身,立刻扁宽长,怎么看,都像变异的晚礼服。由于旗袍偏于遮掩,西方女性大都高鼻深目,与旗袍相配,显得内敛不足,原来人的张力反被压抑了。反之,一个中国女性要衬得出西式晚礼服,肩膀要够宽、胸要够丰、腿要够长、屁股要够挺,如果是人间尤物,当然穿什么都没有问题,只是头发最好染过,眼睛要贴上假睫毛,不然五官的张力拼不过服装的张力,到底是弱了。说到底,我们都是东方毛坯房,怎么按西式装修,都要改变自己。本来中国人穿中国服装可以扬长避短,突现气质,何必扬短避长,效仿他人。好,也不过一句挺像,不好,还落个东施效颦的话柄。

有时看海外华人穿中式衣服,中国的有点奇怪,透着一点旧式的土。可每当我出国时,便能体会这种心情。站在一群白皮肤、黑皮肤的人们中间,我只能意识到,我是东方人,我是中国人。我应该穿属于我的一件衣服。以我天生的长处,文化里的根,来表现我自己。这就好比一只猴子,在只有猴子的树林里生活久了,已不关心猴子应该是什么样,偶尔,甚至会忘记自己是猴子。突然有一天,它到了另一个树林,看见了猩猩和狒狒,脸脸相照,如梦初醒,哦,原来我是一只猴子,不是猩猩和狒狒。

文明之战,人人有责。读一点中国古文,教育孩子读一点中国古文,去当地和各地博物馆看一看。中国很多博物馆都是免费制,凭身份证可换票入场,还有导游免费解说。且博物馆馆场宽敞、环境清幽,无事携一家走走游游,也是乐事。

除此之外,一件衣裳,若人人重之,举国上下,将是何等风气。作为中国人,穿上一件中国人之服装,不仅体现了中国美学,更体现了国与国人之尊严。这个文明我们生来就有,且和全世界人比较,占有绝对优势。我们只需穿上它,它就在。它无需很多,至少应该拥有一件。也无需多论,至少有意识地穿一次,走出家门,感受一番。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9):

德国人重建的教堂

>

每个到过洪堡大学广场上的游客,大多会流连于广场中央良久,那里有海涅愤怒的题词,还有专为警示当年纳粹焚书事件而在地下室保存的空荡荡的书架。但很少有人注意图书馆对面那个教堂。
吸引我注意的,是这个教堂的奇怪之处耶稣像居然深陷在教堂中央的一个大凹洞里,以至于在平地一眼望去,近似一个无神的殿堂。
歌德学院的导游告诉我们,本来这个教堂也和其他教堂没什么区别,耶稣高高在上,现在弄成这样,是因为二战时曾有一颗炸弹从天而降,穿过教堂的穹顶,在教堂大堂中央炸了个很大的窟窿。所以重修这个教堂时,并没有填平这个大洞,反而把神像移到这个洞里。
如果这是一间将旧日伤疤永焊在地底下的教堂,那么德国最大的新教教堂,德累斯顿的圣母大教堂大概就可以说是披了件伤痕累累的外衣了。德累斯顿大概是二战末期中遭受轰炸最为严重的德国城市了。这座有800年历史的圣母大教堂,也在1945年2月的一场轰炸中被夷为平地。
重建工作是异乎寻常地缓慢,一是为了讨论方案,二是讨论出来的重建方案异乎寻常地耗费时间。重建方案要求施工方根据以往的资料,从废墟中寻找挖掘出所有可用的残存石料,将其和新的建筑材料混砌在一起。
这样最后重建好的大教堂,其实就是新旧两种石料的混合体。
倘若你以为这仅仅是为了因陋就简,或者以为德国人只是喜欢铭记被侵略和占领的历史,就错误地理解了他们对待历史的一片苦心。到过柏林墙档案中心所在地的人,相信会对一座形状更加奇异的小教堂留下深刻印象。
这座小教堂紧挨着柏林墙的东柏林一边,在柏林墙倒塌前,大量想翻越柏林墙的东德人,总是希望把它当成一个躲避监控视线的天然掩体。所以在那段时间,东德当局清理了教堂周围所有的树木和草丛,并在教堂顶上安装了监控设备,最后索性在1985年炸毁了它。历史是如此的吊诡,那一年,离这座横亘在自由和奴役之间的高墙倒塌,仅仅只有4年。
德国人重建这座教堂,在形式上和原来的尖顶教堂迥异,全部由规整的立式方形钢柱构成,看上去既像是一个充满后现代时代色彩的圆柱体怪物,又像是一个农业国家里的老式粮仓。进入这个圆柱体建筑后你会发现,这不过是设计师用来做教堂防护作用的外壳而已。令人称奇的是,教堂的主体,完全用原来废墟上的沙石堆砌而成。每一粒沙子和每一颗碎石,都来源于此前的废墟。在教堂里面,透过地板上的钢化玻璃板,能看到地基下特意保留下来的废墟一角。
玻璃板上方,靠墙悬挂的十字架和《最后的晚餐》木雕,也来源于此前的教堂。这个木雕很值得仔细观察,实际上是由两部分拼凑而成,左侧2/3部分有一条明显的裂痕。晚餐中的13人里面,有7个人的脸部都已被毁,站在最中间的耶稣也没有脸。
不由想起在这次穿越德国的旅行开始前,IJP项目的主管对我说的一句话:好好看看这个国家吧,这个国家和中国一样,有着伟大的历史,也有着屈辱和伤心的过去。看来德国人对待历史的思考,早已开始越过广义的柏林墙了。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10):

国人皆曰可杀

>

【注音】guó rén jiē yuē kě shā

【出处】左右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孟子·梁惠王下》

【解释】全国人民都认为他该死。形容民愤极大。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该杀

【同韵词】恶语相加、败国丧家、引贼入家、大方之家、议论英发、噼噼啪啪、一触即发、七步八叉、妙笔生花、下马看花。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与齐宣王谈论关于选拔人才的问题,孟子认为国君选拔人才应该不论地位高低与关系的亲疏,关键在于看重人的才能贤能程度。在对于免职与开除问题,应该征询国人的意见,如果国人认为他确实可杀,就应该杀了他。

【成语举例】查汪逆收集党徒,附敌叛国,订立卖国密约,为虎作伥,固国人皆曰可杀。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11):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热衷谈秋裤?

>

“你又没穿秋裤,冻不死你,赶紧给我穿上。”

“妈,都什么年代了,我不爱穿秋裤,现在都有打底裤了,谁还穿秋裤。”

看到这样的对话有没有躺枪的感觉,你穿或者不穿,秋裤就在那里,不偏不倚。

相信大家还能够回忆起小时候被爸妈逼着穿秋裤的惨痛画面,我的人生也是从穿秋裤开始的,但一开始我对于朋友口中说的秋裤没什么概念,直到去北方上大学那年我才知道原来所谓的秋裤就是南方人经常说的棉毛裤。

自青春期之后我就告别了秋裤,丝袜成了我最好的伴侣,但是一到冬天,北方的孩子们看着你似露非露的大腿,总会来一句:“秋裤都不穿,你不冷啊?”我会毫不夸张地回应:“我不冷啊!”就这样我被“鄙视”了,我们暂且将穿秋裤一族称为“秋裤君”,那么不穿秋裤过冬的人自然而然成了“秋裤君”眼中的奇葩,太TMD土了,不互相吐槽一下心里真心不爽,而且他们看你的眼神放佛在警告你:我穿秋裤,我周围的人也得穿秋裤。在谈论中,秋裤也就成为了判断你是否进入冬天的标志。

为了进一步感受冬天穿秋裤的“热情”,了解秋裤在普通人眼里是什么模样,特意对周边的小伙伴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穿秋裤的人的初衷都很简单-为了保暖,不穿秋裤的人觉得穿秋裤太土,都说超人把内裤穿在外面,土人把秋裤穿在里面。

但谁又懂一部分穿秋裤的人也有无奈,我不说出来又有谁知道我穿秋裤是被逼的呢?

在说国人为啥谈起秋裤来那么嗨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有哪几类“秋裤体”。

第一种是在父母亲的“威逼利诱”下勉强穿上的秋裤,不忍直视,简直有种土得掉渣还要回家见爸妈的赶脚。

第二种是自愿穿秋裤,没觉得多丑,反正穿在里边不碍事,说不定搭配个风衣还挺抢眼,毕竟在寒冷的冬季取暖基本靠抖,不穿秋裤怎么抖起来?

第三种是极度鄙视秋裤,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劝誓死不从,即便冒着老了会得关节炎的风险也要在寒冷的冬季让丝袜独领风骚。

好了,大家注意了,在面对秋裤的时候,这三类人的心理反应是截然不同的。这三类人可能来自北方,也有可能来自南方,当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无非讨论:“秋裤怎么不穿?”,“秋裤和时尚,天气的关系!”吐槽还不够,国人甚至还做起了诗。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今年我是歌手中被称为秋裤男神的李健,有女生就蛊惑男神怎么可以穿秋裤,真是忍无可忍,无须再忍,谁叫秋裤长着一副怂样呢?不说说其他人意识不到,这是据穿派的心理。而对于力挺派来说,穿秋裤似乎有一种妈妈在身边的味道,所以在和别人聊秋裤的同时,满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么温暖的记忆,秋裤又怎能让人放下呢?同样他们也会好心的向据穿派普及各种秋裤的知识,而拒穿派多半会自豪地说:“秋裤是啥我虽然不懂,但我就不喜欢穿秋裤。”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穿秋裤的人在谈及秋裤的时候是在找寻自己的优越感,简单说来就是我比你们身体好,我不需要穿秋裤,穿了秋裤不美了。

当然当力挺派聚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会讨论买了什么款式的秋裤,什么颜色等等的问题。当我们在谈论秋裤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什么?我们是否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我们是在谈论生活方式,反感秋裤的人其实骨子里觉得那东西有碍观瞻,而且当北方人和南方人相遇之时彼此都希望在秋裤这件事上达成共鸣,寻求文化的归属感,但是往往不甚理想。

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的理由。秋裤也不例外,只是现在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谈论秋裤了,话题已经转移至棉毛裤,线裤,打底裤,目前秋裤君也出现了分化,一种变成了很流行的打底裤,另一种就是现代样式的秋裤,当然秋裤这一概念在几年内还是不会消失的,毕竟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人们谈论秋裤并不仅仅局限于是否穿秋裤本身,谈论的内容潜意识里已经上升到了价值观,人生观,甚至出现了不穿秋裤勿谈人生的看法。看来广大国人真的被秋裤毒害至深,要不然秋裤也不会遭来那么多争议,但是我们不应该一味地老生常谈,我们在交谈的时候是否可以更加关注如何更好地穿出秋裤的美感,正因为在不断地谈论中我们给秋裤贴上了“土”的标签,形成了对秋裤的刻板效应,自然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就再也容不下对秋裤的美好描绘了,想必有朝一日秋裤成为时尚界的宠儿,那时秋裤又将会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一大谈资了。

其实,秋裤被大肆讨论不是在90后这一代才兴起的,“中国人民已经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穿了58年秋裤。假如一个国家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没可能脱下它了。” 这个风靡一时的传言宣称秋裤乃是苏联遗传学家李森科在1953年开始着手实施的巨大阴谋,让中国人穿上秋裤可以使他们不能再往寒冷的北方扩张,从而巩固苏联领土。但其实这是一位网友对“外国人穿不穿秋裤”这一热门话题的恶搞段子罢了。看吧,原来秋裤最早还和政治有一腿,但很多人并不知晓秋裤的来历,甚至很多谈论秋裤的人对秋裤的概念很模糊,我们更多地是从娱乐层面去评判秋裤的好坏,当然随着人们对时尚的不断追求以及可选衣物的增多,秋裤已经不再受宠,对秋裤的热爱似乎更多的是一种“嘲讽”,在秋裤的世界里,需要有这样一个人出来发声,改变人们对秋裤的看法,或者说让人们对秋裤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我们都是在秋裤中长大的孩子,无论我们现在是不是还继续穿秋裤,刨底儿都是秋裤一代,当秋裤把我们捂暖了之后,我们对秋裤的看法似乎有了很大的改观。秋裤无罪,但是在谈论中被添加了太多主观的色彩。从问题的本身来看,穿秋裤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再者不要一谈起秋裤就和“魅力”挂钩,秋裤一定不美吗?既然对秋裤有那么多期待,为什么下一次的话题不能是穿出秋裤,穿出时尚,而不再是大肆作诗:枯藤老树昏鸦,穿着秋裤回家。”

国人大谈特谈秋裤无可厚非,从秋裤的前世今生来看,好歹也算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我们需要在秋裤文化的谈论中寻求一种和谐,允许不同的声音,不管我们对秋裤是爱还是恨,都别忘了曾经她带给过我们温暖,那是妈妈的味道。秋裤的糗与酷还是要看是否有人愿意逆其道而行,目前很多国际大牌都开始吸收秋裤的元素,引领时尚潮流,所以秋裤为什么那么“热”,不仅仅是因为秋裤是入冬的标志,我们更多地应深入挖掘“秋裤”文化内在的价值。

除了纠结秋裤是什么?到底要不要穿秋裤?除了辟谣,除了知识普及,除了轰动媒体争议,面对秋裤文化,我们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秋裤无罪,也许这就是到底为什么每当寒风起,“秋裤”都不曾被人忘记。

个人简介:黄君/alice,有一处隐秘你无处可寻,我们一起聊一聊,打开心灵之门,相信爱,相信生活!

专栏回顾:

30岁?10大改变助你提升个人成就

为何有了现任,仍对前任念念不忘?

为什么在恋爱关系中,男人总是想要抽身而退?

3种方法让你提升你的自信美

自恋型人格障碍:你所不知道的6个症状

朋友间善意的抚摸会增强彼此间的情感联结

如果你感到心碎,你的身体会敏锐地觉察到

在职场中,创意性工作离不开彼此尊重

如何知道Ta是不是你心中的那个人?

你知道最科学的做爱时间是什么时候吗?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12):

四大名著,中国人的四种修行

>

  ◎读红楼,过情关◎
  
  《红楼梦》的开始,曹公便借空空道人之口,说出了此书的主旨:大旨谈情。情之一字,最是迷乱人,有人读罢全书也未必晓得,有人过完一生也未必明白。
  
  人之为人,本是有情。人与人之间莫不如此。情字的内涵太过丰蕴,它是爱情亲情友情,是纵情痴情,还是人情世情。而这些,正是红楼一梦中的情天恨海。
  
  红楼一书最为动人的,毫无疑问是爱情。宝黛的爱情无疑是最为拨人心弦的,其中有美好,也有烦恼;有希望,也有失望;有生死不离的心,却避不开生离死别的命。千般滋味,万种纠结,恰如人生。一别之后,繁华落尽,了无痕迹,又恰如一梦。
  
  况且还有宝黛有缘无分之外,宝钗与宝玉的有分无缘,宝玉与妙玉、袭人等女子的无缘无分,以及红楼一梦中其他人的爱恨纠葛。红楼是一场梦,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由情入手,以情为重,曹公写尽了大家族的荣辱兴衰,最后终归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回头看怎会不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公经历了这一切,领悟到最深处,那么我们呢?
  
  因为是一梦,所以须看破、放下,这或者才是红楼的真正主题。如今这个时代人心恰恰不够暖,情意恰恰不够浓。这样,至少人生还能多一些美好和回味,少一些平庸与乏味。
  
  这就像竹林七贤中的王戎所说的: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读三国,过争关◎
  
  歌曲《曹操》的歌词说: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写得真是好。写得更好也更为人知的,是明代大学问家杨慎的那首《临江仙》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被用于《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最是恰当。
  
  这一首歌一阕词,归结为一个字,就是争。曹操一世枭雄,一世功业在身后也终被老谋深算、隐忍等待的司马懿家族窃取。刘备从草莽之中崛起,争得三足鼎立中一方诸侯,最终也不得不在白帝城托孤中,抱着巨大的遗憾悲怆离世。诸葛孔明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一力孤擎蜀汉,七次北上伐魏,终究也不过一场秋风五丈原的凄凉。关羽张飞豪气干云、义薄云天,最终也都落得兵败身死、身首两处的下场是啊,人到底争个什么?
  
  如果人人觉悟,天下也就没有争这回事了;如果人人不争,也就天下太平了。这可能就是三国最深邃的命题。只可惜,每个人不争一争,不看够了、历遍了世间争斗及背后的成亡祸福,是不会觉悟的。人生就是这样,很多道理早就知道,却非要在经历后才能明白。
  
  ◎读水浒,过利关◎
  
  水浒中有一个东西,是永远不会褪色的,那也是最重要的一处,便是仗义。有些人不屑地以为,水浒一百零八人只是杀人放火的流氓无赖,却不去看有一件事才是真正可惜、可悲,便是仗义这东西,已经越来越稀缺了。品德没了是可以培养的,品格没了,就只能是一种退化。
  
  什么是仗义?仗义就是鲁智深看不得萍水相逢的父女被人欺负,怒而拳打镇关西;看到朋友林冲被冤枉落难,便义无反顾地大闹野猪林。仗义就是武松在朋友被欺凌后,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即使早有退隐之心,也要为了兄弟情义而坚持到征方腊的最后,哪怕因此断掉一臂。仗义就是黑旋风李逵为救宋江,只身江州劫法场;以为是宋江抢了酒家的女儿,即使那是大哥也要大闹梁山忠义堂他们看不得不平,肠子直得厉害,热得烫人。
  
  他们做得到如此,是因为他们的心因为纯粹而坦荡,因为坦荡而磊落,因为磊落而光明,因为光明而疾恶如仇,于是才有了发之于外的那一场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所有这些,背后其实只是两个字情义。而反面也同样是两个字利益。
  
  当下社会与水浒梁山、我们与梁山好汉们的距离,也许正是情义和利益之间的距离。利益二字,底下还藏着两个字自私,上面还顶着两个字现实,合起来又是两个字冷漠。而这些,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病。说白了,缺了人情味儿。
  
  佛家有言:《楞严》不灭,佛法不灭。我们也只能期待,只要水浒还在,仗义的种子就可以一代代播种、生根、发芽。
  
  ◎读西游,过欲关◎
  
  清代张潮的《幽梦影》里说:《西游记》是一部悟书。是的,这本是一个佛家的故事,出自一个取经的典故。它的主角,名字就叫悟空。这一悟,就过去了九九八十一难。这只猴子,谱写的却是人之生。西游里是一条取经之路,我们的人生,则是一场觉悟之旅。
  
  很少人会去想,人生从何处开始,又要到哪里去?西游却已经说了。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的弟子,而斜月三星洞五个字合起来,恰是一个心字。心,正是人生开始的地方。
  
  佛家讲人有五毒心:贪、嗔、痴、慢、疑。取经的师徒五人,恰如人的这五种心魔。总是误会孙悟空的唐三藏,自然就是疑;骄傲不羁的孙猴子,当然就是傲慢的慢;好吃懒做、贪恋女色的猪八戒,毫无疑问就是贪;曾在流沙河吃人、脖子上挂骷髅项链的沙和尚,难保心底没有一份嗔;默默无闻、执著向前的白龙马,多么像是痴。而破除与圆满之路,就在八十一难的历练里,人生正是如此。
  
  西游中的人生滋味,又何止这些。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却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现实,也是人生中那些逃不开的宿命。七十二变是一种本事,而人活世间也不得不有各种身份和面孔。老君炼丹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烧出了火眼金睛,人的世事洞明,也从来离不开时间里的锻造锤炼。真假美猴王最耐人寻味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最该用心的也是自己懂了这些,心中的不甘就可以少一些,心底的清明就可以多一些。
  
  孙猴子脑袋上有一只金箍,那是他虚妄之心的隐喻,正是因为不能自我收敛,才惹得这外来的约束。我们每个人其实也都有,同样是心中的执念和涌动的欲望。正是这些劳什子困住了我们,只有除去了才能得自在。欲望因执念而生,执念因欲望而固。有人看到了,所以求觉醒;有人看不到,于是执迷不悟。
  
  当今时代,前者太少,后者太多。而到灵山的距离,恰好是十万八千里,本是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到的,正如迷与悟,就在一念之间。
  
  四种修行,道尽人生。
  
  它告诉我们,过得去情天恨海,参得透世间争斗,斩得断利欲熏心,越得过欲望执念,才抵达得了人生光明通达、自在宁静的终处。这个地方,佛家称之为彼岸。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13):

为什么美国人会庆祝裸胸日 说来就话长了

>

为什么美国人会庆祝裸胸日?说来就话长了。8月28日,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个平淡的周日。但在美帝,发生了不得了的事。这一天,就是美国的Go Topless Day裸胸日。

美帝有着此等奔放的节日一点不奇怪,爱看美剧的朋友都知道,裸胸在美剧里不叫事。比如,在超人最爱的美剧《无耻之徒》中,片头还没播完就开始露点了,而且在这个镜头中,露点似乎已经不是主题了。

我们数数看,露点的美剧着实不少,而这也一度成为HBO的标签之一。比如大家钟爱的《权力的游戏》,或者经典大片《大西洋帝国》,要么橄榄球题材的《球手们》。不管什么年代,什么题材,露点,从来都不是问题。

《权力的游戏》

《大西洋帝国》

《球手们》

(插一句,你能说出上面三张图分别来自哪集吗?)

裸胸日虽然和这些美剧一样,美胸满天飞。但,裸胸日的美胸有其自己的意义和目的。

Go Topless Day裸胸日,也叫National Go Topless Day或者International Go Topless Day即全国裸胸日或者世界裸胸日。怎么样?格调一下子高了吧。裸胸日的意义在于,为广大女性同胞争取最大化的两性平等,而主要体现于让妹子们合理合法地在公共场合裸胸,同时男人们会穿上内衣以示平等之意。裸胸日的时间是在每年距离8月26日最近的一个周日,这样做是因为8月26日是女性平等日。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14):

累觉不爱的中国人

>

导读:一味地贩卖心灵鸡汤总是可耻的。我们也没必要否认“累时代”的客观存在。正视那部分“真实之累”的存在,同时在我们“喊累”时不妨再静心想一想到底因何而累,想开了悟透了,包裹在身上的“累感”也许会缓解很多。——

随便问一下身边的人“你累不累”,答案很可能是“累”。所以,当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累”成为中国人2013年的年度感受时,虽然样本只有2000多人,但舆论对此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异议,反而引发了共鸣。

这项调查的核心内容是,“请您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形容您这一年的感受。”“累”字被提及的频率高居榜首,达到了80多次。调查发现,不仅北京人、广东人普遍感觉累,在人们心目中还算是比较休闲的四川,以及经济相对欠发达的甘肃,人们也都喊着“累、累、累”。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特别累”,还有人“越来越累”。除了“累”之外,“淡”、“好”、“忙”、“烦”等感受也被频频提及。总之,调查结果是,中国人在这一年活得并不爽。

虽然说宣泄负面情绪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但是,当很多人表达“累”的时候,我们必须正视这些“累”中哪些是被动的累,哪些又是主动的累。

这些天被媒体聚焦的“井居人生”的底层民众一定是真累,为了儿女在城市里打拼,连房租都付不起,不得不蜗居在城市的下水管道里,我们必须要懂得他们的累。那些在职场上拼位子拼票子、在生活里拼房子的人一定也很累,竞争激烈房价高企,不拼不累只能被人挤掉。

累,成为当下国人的普遍感受,这确实也是一种现实。有研究表明,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当人均GDP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发展的过程中,劳动者感觉“最累”,这也往往是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和企业扩张最激烈的时刻。当下中国,正处在社会急剧转型期,转型带来变数,变数带来不确定感,不确定感进而导致民众普遍“心累”。生活在这个“累时代”,“累”也许成了每个人必须付出的代价。

如果说外因导致的累,每个人无可避免,那些因内在欲望滋生的累,大概就有些顾影自怜的味道了。有一次同事抱怨社会上的早教班收费离谱,开设的课程无非都是靠噱头而已。有意思的是,他一边抱怨早教不靠谱一边还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早教课堂,为不靠谱的“教育”贡献着不菲的费用。当他因此抱怨“好累”的时候,我在心里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早教压根不是“必需品”,只是为了顺应潮流或者无谓地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边痛骂又一边迎合,这样的累又怪谁呢?要怪只能怪自己定力不够。

专家在剖析国人普遍“喊累”时总忘不了分析“国人信仰缺失、欲望无止境、精神无依托”等抽象命题,其实很多“累一族”确确实实是“累”在了欲望之上。物质主义迷雾笼罩了不少白领及工薪一族,“高收入”就像GDP主导官员升迁一样主宰了他们的追求,物质和名利之困加重了他们的疲态。

我一直坚信好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滋养生活的。认识一位朋友,当年因为某种机缘,她在电视主播台上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当她身边的人以及她的观众都以为她可以凭此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时,她却不急不缓地远离了聚光灯。现在的她只是一个“小店主”,带着十多人用心经营着她们手工制作的衣服,过着放松但不放纵,有要求但不强求的慢生活。很少有人能禁得住名利的诱惑,所以我一直觉得她无比“勇敢”,而这种“勇敢”在她看来却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相比,电视主播带给她的光环和荣誉都是虚无的,小店主的生活才是实实在在的。而以世俗的眼光看,有多少人又有勇气放弃会像她那样放弃名利,去过自己有“精神含义”的生活呢?

一味地贩卖心灵鸡汤总是可耻的。我们也没必要否认“累时代”的客观存在,网络新词“累觉不爱”的横空出世也不完全是矫情催生的。正视那部分“真实之累”的存在,解决中国人之累,当然需要政府和社会发力。除此之外,在我们“喊累”时不妨再静心想一想到底因何而累,想开了悟透了,包裹在身上的“累感”也许会缓解很多。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15):

“既呆且傻”美国人

>

“既呆且傻”美国人

买二手车,最让人担心的就是不知人不知面,更不知车。类似的经验已经听了一箩筐:要是车子打扫得特别干净,你就要格外地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说不定车子一买回来就要换整套的离合器。

车行更是靠不住了。前不久公布的全美调查中,车行和律师一起排在美国人最不能信赖的人群之中。那里面的奸诈人士巧舌如簧,不是我等之辈可以对付的。

可是有一条卖车广告实在太吸引人了:车龄5年,外表如新,里程数极低,要价合理。而且,正是朋友要的车型和颜色。怀着忐忑的心情,我约了朋友上路,按着报纸上的广告向二手车卖主寻去。

车开过弯弯曲曲的小路以后,我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停在一幢洋房前面的那辆红色汽车。我叫了一声:“就是这辆!”马上歪歪地停了车,和朋友一起奔了下去。跟车主打了招呼以后,我围着汽车转了好几个圈,朋友则趴在地上观察消声器有没有锈斑。然后我们钻进车里,把所有的灯泡拧亮了,又关上,再用小指头在旮旯角里抹擦,伸到眼前观看尘埃的颜色。我们后来干脆开着车,拣了条比较崎岖的小路颠簸了一阵。

心满意足地把车开回车主的门口,车主开口道:“有件事情我们必须向你们交代……”正在这时,只见他家忽地蹿出两个小孩子外加一条大狗。两个小孩子夹在汪汪狗叫声中迫不及待地发问:“你告诉他们那个车的毛病了吗?”车主笑道:“要不是你们打断我的话,我已经把这件事情说完啦。”接着他告诉我们,昨天他们才发现这辆车有个小毛病,可是广告已经登出去了,来不及修改。这个毛病估计检修起来要花300美元左右。所以他们准备降价500美元。两个小孩子聚精会神地听完了这番话,才牵着狗回家。

朋友不甘心又接着杀价,最后以相当满意的价格,开回了这辆二手车。

第二天朋友去车行检修,那个小毛病,一共才花了24美元。这时我才想起那个卖主和他的两个诚实的孩子,不禁叹道:“美国人真是有点呆啊。”

多年后,我在美国待下来了,“美国呆子”屡见不鲜。我手下有两个计时工程师,他们的时间报表都是由我来递交给老板的。我们在一起工作了3年,彼此好得像朋友,可是这两个人也是“呆子”,时间表上,总是准确无误地填上“扣去上网查询个人保险信息20分钟”,以及“今日午餐多于1小时,共计1小时40分钟”等。

一次我和美国朋友去买食品,她不小心碰破了一个包装袋。我顺手把破袋子的食品放回柜子里去,换了个好袋子。不料她一声不吭地把破袋子的食品又拿了回来。她有一次不满意新买的衣服,穿了两次没有洗过,但是说什么也不听我的劝告去退货。不像我们,动不动就去退货,洗过的衣服也退得理直气壮。

常常听到华人同胞们互传经验:买窗式空调,不必考虑价钱,尽管拣最好的买,反正商场包退,夏天用完了退掉就行了。还有人非常得意地告诉我,他们为孩子买的婴儿推车,总是退掉再重买,小孩子长到一岁半,就把最后一个彻底退掉,结果不仅一分钱没有花,而且孩子永远坐新车。

我是绝对不好意思把我们这些精明人的“丰功伟绩”讲给美国“呆子”们听的。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16):

何姓何国人的故事

>1何姓何国人的故事

唐代有一位高僧,法名僧伽。龙朔年间,僧伽常在长江、淮河一带云游,他修行深邃,心存四海之间,行迹奇特。

一天,僧伽行至一处河滩,他看那远帆、白云,心中甚是空旷、超脱。正一人不知不觉散步间,迎面走来当地一书生。书生见这位僧人仙风道骨,高雅不俗,便上前与他攀谈。

书生问:“敢问高僧,姓何?”

僧伽双手合十,低眉闭眼,回答:“僧何姓。”

书生觉得真巧,这位高僧竟然就是姓何。书生接着又问:“高僧不知何国人?”

僧伽手捻佛珠,很自然地脱口答道:“何国人。”

书生听后,明白了,原来这位僧人姓何,是何国人。

过了几年,僧伽因病逝世,大才子李邕(yong)为僧伽写碑文。李邕找来当年曾与僧伽交谈过的那位书生,书生将僧伽所言说给李邕听了,李邕也并未理解高僧对书生所说话的真正含义,他和书生的理解是一样的。于是,李邕在给僧伽所写传记中这样写道:“大师姓何,何国人氏。”

这碑文实在有点像对痴人说梦话,不知所云。

其实,僧伽作为出家人,四海为家,也无所谓姓氏、故乡,而大才子李邕竟也只会表面理解、悟不出深意,可见凡夫俗子原来比不上道行高远的出家人,闹出如此笑话,背离原话旨意,最后遗人笑柄。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17):

把中国人的人性说得太经典了

>

1.对一个中国人来说,生命有多宝贵,面子就有多宝贵。你给足他面子,他就会给足你一切!可如果你伤了他的面子和自尊,他就会对你恨之入骨,彻底把你推向他的对立面!

2.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人与人交往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益交换。如果你不懂利益交换原则,今日独享繁荣,明日就独吞苦果,即使惊世的才华也只能沦为无用的白纸!

3.在官场混的人,须处处小心、时时注意。哪怕你荣耀了大半辈子,如果最后犯个大错,可能一生就这样毁了。人生就是如此奇妙。做人就像种田,最后收成才是评定的标准。

4.欲望-实力=痛苦程度。当欲望远远超过实力,无论如何不能实现时,就是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就容易走火入魔。

5.嫌贫爱富的人性本质推动着社会发展。如果人人喜欢贫穷落后,那么谁还愿意从事体力劳动?谁还愿意从事脑力创造?哪儿来的吃的、穿的、用的和住的?这样社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所以,我们应该将嫌贫爱富看做一种社会正常现象。

6.聪明人,有些时候会主动将主角的位置让给别人,而自己心甘情愿当配角。这并不是失败,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策略性的胜出,他让出的只是一个主角的虚名,而赢得的却是真正的实惠。

7.有句话说:呼唤什么缺什么。中国人虽然呼唤中庸,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处处走极端。正因如此,现在国家才提倡和谐社会,其核心含义就是中庸,让世人不要偏激和走极端。

8.要想钓住鱼,就要像鱼那样思考。无论你本人多么喜欢草莓,鱼也不会理睬它;只有以鱼本身喜爱的蚯蚓为饵,它才会上钩。

9.不要用情绪化的方式批评别人,尤其注意就事论事,避免评价别人的人格、兴趣与家庭教养。批评时若能提出解决方案,就更有建设性,同时不忘肯定别人的长处。此外,如果批评时能采用幽默的语言,效果往往会更佳。

10.最高明的情感投资技巧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11.一开始先给下属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你的厉害,然后再慢慢放宽尺度,让他们感激你的退让和随和。这就是CEO的管理智慧。

12.不管对方的话有多难听,我们都要让对方把话说完,听听他到底想表达什么。

13.亲友之间大多只能同患难,却不能共享福。老板和员工之间,则大多只能同享福,却不能共患难。

14.人不怕不聪明,就怕太聪明。聪明一过头便会盲目,便会目中无人,便会不知天高地厚、忘乎所以,这个时候看似很聪明的人其实就已经等于半个傻子了!古今得祸者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现在的人唯恐不能精明到极点,这才是愚蠢。

15.一个施恩惠于人的人,不要将此事记挂心头,也不要张扬出去让别人赞美,那么即使是一斗粟的付出也能得到万斗的回报。一个以财物帮助别人的人,而总是要求别人回报他,那么即使付出万两黄金,也难有一文钱的功德。

16.如果利润10%是合理的,本来你可以拿到11%,但还是拿9%为上策,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后续的生意源源而来。

17.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就是说,如果一开始的期望是一流,最后达到的效果可能只是中流;如果一开始期望的只是中流,最后达到的效果只能是末流;如果期望只是末流,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18.勇敢过了头,就成了鲁莽;诚信过了头,就成了迂腐;机敏过了头,就成了圆滑; 施舍过了头,就成了乞丐; 贪婪过了头,就成了腐败; 执着过了头,就缺少心眼;善良过了头,就成了软弱; 专横过了头,就成了霸道; 做事过了头,就走上绝路;刷屏过了头,就失去听众。

19.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20.雄鹰站立的样子好像睡着了,老虎行走时懒散无力仿佛生了大病,实际上这正是它们取食吃人的高明手段。所以真正聪明的人要做到不炫耀、不显露才华,这样才有能力干大业做大事。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18):

中国人这样对待谎言

>

每个人似乎都免不了撒谎,中国人也一样。就像一名中国朋友所说的,只要撒谎的动机情有可原,就没人会去揭穿你的谎言,以前的关系还会继续。善意的谎言是一种保护,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爱护。
情有可原的谎言
什么是情有可原的谎言?比如,可能有些行为或话语,做出来或说出来会伤及他人的情感,或令人不爽、尴尬。为避免发生这类情况,你不得已撒了个谎。我听到过最奇特、也最令我惊讶的谎话,是我的一个北京朋友向我转述的。这位朋友的一个同学的兄弟,不幸患癌症去世。但家人没有告诉母亲实情,只说儿子转学去外地了。噩耗来得太突然,家人都深受打击,所以他们很担心,母亲要知道了儿子这样英年早逝,可能会承受不了。大约过了一年,他们才告诉了母亲这个消息。那时,家人们已抚平了自己心中的伤痛,也找到一种可行的办法,让母亲知道这个消息时不会那么痛苦了。
我问:母亲知道谎言后,是什么反应?朋友回答:很感激家人为她做的一切,让她免受了这场可怕事件的伤害。
但在西方,在类似的情况下,人们会很愤怒。这让我想起了儿时的一次经历。我的大家族在美国费城,有一年发生了一件很悲惨的事,当时我父母远在几千里外的太平洋基地,他们根本不可能赶回家乡参加仪式。后来,我父母知情后非常愤怒,全家人用了几周时间来跟他们解释整个事情。所以,尽管西方人也同样会出于爱护而撒谎,但面对这种善意的谎言,西方人却少有我在中国人身上所看到的那种宽容。
丑恶的谎言
不过,如果每个人都撒谎,那什么情况下的谎言是丑恶的呢?
一位北京朋友给我讲了这类谎言的例子,和中国人对待这类谎言的方式。比如,某晚,你已和一个朋友约好了去吃冰淇淋。最后一分钟他却取消了约会,理由是身体不适。你说好,没关系,然后你调整计划,决定自己一个人去酒吧玩玩。但你在酒吧看到了那个所谓身体不适的朋友,他正和一帮你不认识的人玩得兴起。
这时,如果是西方人的话,可能会(但也不一定)走到这朋友跟前,好好取笑他一番,揭穿它的谎言。噢!你可能会说,你瞧,你发烧发得酒都喝多了!如果他是你很亲密的朋友,那你可能会笑着再喝一口酒,然后彻底忘了这事。
但如果是中国人遇到这种情况,他首先会考虑对方的面子。他会想,如果说破这个谎言,会让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都很尴尬,也会让自己很没面子。而且,即便是在很私密的情况下,把事情说破,也会搞得大家都很不舒服。
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不揭穿他。事实上,你可以问候他,身体是不是好点儿了。你甚至可以买点药给他,这样他会觉得好很多。这样做的话,首先把你们的关系维护下来了。揭穿朋友的谎言,那就表明,你不想再和他来往了,或者不再信任他了。
一个在南京的德国朋友跟我说,现在,一旦我知道一个中国朋友向我撒了谎,我会让自己安静几天,好好调整自己去面对谎言。
有个中国朋友曾向我撒了个谎,没过几天她来到我办公室里,问我好点儿了没有。她几天没见到我,以为我病了。我也向她撒了个谎,说自己最近工作太忙了。最后我们又一起出去了,但对我而言,那种感觉已完全不同了。可在她看来,似乎一切还跟从前一样。


国人的儿童睡前故事:(19):

中国人为什么缺乏独立思考?

>

通常而言,一个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先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首先是有了观察,有了对事物的体验,最后才行成了我们对事物的概念。

譬如,我们观察苹果,才知道了什么叫苹果,我们观察了牛,才知道什么叫牛,我们观察了蜜蜂,才知道了什么叫蜜蜂。

然而,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在你还没有广泛地认识世界本身和观察世界之前,先往你脑子里塞概念,这样,你就不知不觉地,对这个世界有了偏见。

我们天天叫嚣着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事实上,我们的整个社会,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反独立思考的。

譬如,在我们还是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告诉你,蜜蜂和牛是人类的朋友,因为蜜蜂为人类酿蜜,牛为人类耕地,牛耕完地,肉还奉献给人吃。

而蚊子则是人类的敌人,因为蚊子吸人血。这样,先入为主的印象由此产生,以致于以后有什么新的内容再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是错的“,偏见就由此产生,更谈不上什么思考。

其实你理性地思考一下,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完全不是。

这些动物他们作为自然界食物链中的一环,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他们客观存在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客观的,是中性的,我们大多数时候来判断动物的好坏,将他们定性为“益虫”和“害虫”,都是因为私心,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这些动物的爱与憎都是源自于一种非常自私的情感。

比如,蜜蜂本来辛辛苦苦酿的蜂蜜,是喂给其他幼蜂和蜂王吃的,人类强取豪夺,把数百只蜜蜂辛辛苦苦酿的蜜一口给喝干,完了来一句:“啊!蜜蜂啊,人世间可爱的精灵!”

还比如,牛本来就是要在草原里生长,人类把它们绑起来,命令它们为其耕地,耕不动地了又将牛杀掉,吃牛肉,扒牛皮做鞋子、皮包,完了来一句:“你看,牛真是人类的好朋友啊,生前勤勤恳恳,生后又将自己奉献给人类。”如果蜜蜂和牛知道这些,非得气死不可:“谁他妈愿意勤勤恳恳、奉献给你了?”

也许你觉得造成这样的偏见没什么,我在此就跟你举一个更为严重的例子:

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我们早些年,小学生有所谓的爱国教育。就是一没事,大家都不用上课了,组织所有的学生去看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片”。里面的内容,无非就是小兵张嘎、地雷战这些片子,关于政治方面的东西,我就不多讲了,有一点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那就是,这些片子中,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性格塑造,过度的将日本人丑化了。

这种印象是如此之深,以致于,当我们长大以后,我跟很多人一谈到日本的产品,先来一句:“日本的东西,反正我是不买,不管他好不好,我只支持国货。”

不谈数据、不谈体验、不谈做工,什么都不谈,只谈立场。

假如你公开场合下赞扬日本的东西好,你就更有麻烦了:“你这种人要是碰到打仗,一定是个卖国贼。”这种思想,倘或仅是在对待日本这一方面,带给他民族主义偏见,那也就罢了。

给他带来更多的是,当他判断任何问题的时候,情绪不由自主地起了主导的作用。在他看其他事物的时候,他更是带有偏见、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尽管在他本人看来,一切都是“非常合理”的。

我想如果你有机会,在他还没接受这些概念的时候,带他去一去日本,感受一下当地的异域风情,他又会对日本有着不同的理解。

你可能觉得我举的这几个例子太偏了,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相当普遍,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只灌输概念,不解释、不推理、不讲逻辑,比如说我们经常看到朋友圈的:

这是我的一个亲戚,他不仅仅喜欢在朋友圈发这种东西,他生怕我没看到,所以朋友圈发完,还私下里发给我。最后我不胜其扰,跟他说了一句“不要再发给我了”——为了让他感受到我是对事不对人,我耐心地向他解释,为什么不要看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不仅对我没有帮助,对他也是一种祸害。

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我看看你的观点和我的有什么不一样、学习一下”,我发过去的东西,压根就不看,根本就不思考,因为此时对于他而言,他追求的是情感上的一致,直接回一句:

这些东西,我摘抄其中的一条,然后来解释下,你就明白我为什么我不建议你们去看这些东西:

他这么说有道理吗?

看上去有点道理,但是你看了以后,和没看是一回事,和我们平时在街上路过的标语口号没什么区别。

究其原因,这些东西都有一个特点:只向你灌输概念,至于这个概念正不正确、如何得到的、他的立论在哪,讲述者完全不在乎。

比如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我不知道你这一句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我们稍微细想一下就知道,这话对吗?

显然不对,不然那些重点班怎么会有差生的?既然跟着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请问,那些跟着优秀同学在一个班的差生是如何诞生的? 你是调查了100个人,然后有90个人有这种结果还是怎样?然而他给出来的态度是不解释——你去照着我说的做吧!相信我!

还比如这句: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

在这里,你既然定义了勤奋的人,请问什么叫勤奋的人?是朝九晚五上班就叫勤奋?还是晚上加班到10点叫勤奋?还是通宵才叫勤奋?

为什么和勤奋的人在一起,我就不会懒惰?

不解释、不推导,他只给你灌输一个概念:“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你去领悟吧!

事实上,这些东西都谈不上是思想,更谈不上思考,但是他在很多地方很流行,为什么呢?

归根结底,他满足了很多人急切的心理:看一句话我就要起效,看一篇文章就要改变我的一生。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做一件事情,只想知道结果到底赚了多少钱,不想知道其中的经历和过程。 做一道题,不想知道到底哪里错了、需要改进,只想知道最后得了多少分。 “我不想知道过程,我只想听结果,你就告诉我,你这次考试得了多少分?”这不是我们很多家长喜欢说的话吗?

因此,当我们看一个问题时,就只想得到结果,根本就不想去思考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突然有一天,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这么一句话,所以这下正好满足了你的这种欲望: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嗯嗯嗯,我知道了,讲得太好了。

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到处充满着一股子,我称之为的“钙片文化”。

什么叫“钙片文化”呢?

“腰疼背疼腿抽筋?一粒钙片,够了,一片顶两片,马上吃马上有效。”

我们在对待文化上面也有着同样的态度:试图用一句话感悟人生道理,用一篇文章概括人生,大家都很急,都很焦虑,都想用最短的时间收获最多的知识。这个过程中就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思考,所以也别怪自己没有独立思考,因为平时就没思考,所以也谈不上什么独立。

我父亲甚至曾经对我这么说:“要是知识可以像汤一样灌就好了,我直接把我我的脑袋撬开,倒到你的脑子里,这个世界要这么简单该多好。”

当时我也觉得这样真好,那样我就不用去花力气去学习了。现在细想,真可怕。

要我全部复制了我父亲的思维,那么我这一辈子也就我父亲这种水平了,如果我要提升和进步,必须要花更大的力气,将里面的偏见和错误一一去除掉——与其这样,还不如从头开始学。

我在一个鞋厂工作的时候,一个版房的师傅跟我说,他平时没事也想像我一样,多看看书,提升提升自己的水平,希望我介绍几本书给他,于是我介绍引爆点给他看。

这位师傅就是我说的经常喜欢看朋友圈“大师语录”、“心灵感悟”那一类的人,平时他的朋友圈全是这样一类的东西。

看了一半他对我说:”我觉得你这本书,太啰嗦了,你看啊,一本书,他就讲了三点: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太慢了,“最后他补充:“我喜欢看一些有用的书。”——他的意思是,希望看了就能能赚钱的书。

你看,一个人看惯了这一类“心灵感悟”、“大师语录”,他就再也受不了要思考的东西了。毕竟很多人还是没明白,赚钱难,学知识更艰难。既然你想着学知识,就别想着轻松。学了知识,要将知识变作思考,再进行变现,那就更难了,尤其在这个对知识产权不怎么保护的国度里面。

你生产一台手机,大到用什么材料、你的盈利模式怎样、如何营销,小到你的倒角要怎么处理、你的字体怎么渲染、你的图标怎么设计,你都要懂,这里面要看多少的书?要学多少的知识?

事实上,一个人生道理,哪怕是一个我们平时看起来很细小的人生道理,我们通常要经过“举例子(或者摆数据)”、“分析”、“得结论”一个完整的循环,并且,当你引入每一个新的概念的时候,都要小心地审视前后逻辑的衔接,经过一个完美的逻辑演绎,最后才能把一个精彩的答案呈现给读者。撇去感悟、思考的时间,光是打字,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岂是一句话就能参悟的?

最后,如何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在我们看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先不要急于去得结论,而是着重去观察,思考,在验证你的观点时,仔细观察你的证明方法是否有错误。开始的时候,可以试着用个别的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慢慢的,可以尝试用大概率事件或者数据。

在看别人分析问题的时候也是一样,着重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而不是结果。

当别人跟我们分享自己的经验、或者看书时,不要过度的放松,相反,应高度的警惕。因为这时,别人的经验代替了我们的经验,别人的思考代替了我们的思考。这个过程看起来毫不费力,事实上,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跑,将别人的观点和见解全盘接受。当你停止自己的思考而将别人的思考完全接受时,很容易产生偏见和误解。

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有着或多或少,对世界的偏见,或者说,对这个世界的错误理解,即便在你看来,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不过那不要紧,关键你需要保持一颗随时学习的心。当别人提出和你观点相左的思想时,首先注意控制好你的情绪,仔细聆听别人的观点和见解,看看他们在说些什么,他们说得正确的地方,可以学习。

他们说得不对,找出他们说得不对的地方,向对方提出来,帮助他改进。如果你提不出来,只是一味地反对对方的观点,说明此时,情绪正在左右你的大脑,务必冷静下来再思考。(事实上我看到很多人在面对不同观点的时候,都仿佛自身受到了侮辱,想方设法说服对方,证明自己的正确,其实这些都没必要)

你比如像上面我提到的朋友圈的那些内容,其实每次我看到这些误导人的东西,都是挺气愤的——有些东西你不懂就罢了,但不要去误导别人。还有些写手,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骗点击率,不惜昧着良心胡编乱造,实在可耻至极。

但是每次别人问及我,我都会耐心地向他解释——这通常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对一个人而言,接受一些唾手可得的东西容易,接受真正的好的思想更艰难。

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是这样,很少有一开始就正确的时候,无一不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校误、矫正,最后才臻于完善。

如是这般,你勤思考,多思考,自然会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万方中,创意师,策划师,豆瓣阅读作品愤世,微博:万方中,知乎账号:万方中,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关于国人的小故事,儿童睡前故事19篇的儿童睡前故事, , 您还可以浏览 儿童睡前故事 / 经典儿童故事 / 儿童故事大全 / 儿童小故事 / 儿童搞笑故事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儿童故事    www.hzhyzc.cn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